首页 > 华商扶贫 > 在线课堂 > 正文

耀州:代表携手托起群众致富“金饭碗”

在线课堂 陕西日报 2020-11-16 10:46:11
ee737de2-fbac-4f89-b7c4-585bd164393f.jpg

  张亚建(右)在蔬菜大棚中仔细查看西红柿的长势。

  如果不是因为脱贫攻坚这项重任在肩,郝春侠和张亚建这两位省人大代表或许并不会产生什么交集。但如今,他们却成了脱贫攻坚战线上最密切的“战友”。两人的“强强联合”,也让铜川市耀州区的群众捧起了致富奔小康的“金饭碗”。

  深秋的耀州,沮水微澜、香山红遍,石柱镇西古庄村这座隐于山间的小村落里果香四溢。11月3日一大早,村民罗清民便忙着打扫自家的院落,准备开门迎客。如今他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看着眼前整齐洁净的小院,再回想起2016年的生活,罗清民的干劲更足了。

  2016年,罗清民罹患胃癌,手术化疗前前后后花了18万元,报销后还欠5万多元的外债,罗清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手术后干不了重活,那会儿根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得知这一情况后,村党支部书记郝春侠联系协调资金3万元,帮助罗清民办起了农家乐。

  “开了农家乐后,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再加上村集体每年分红2000元,生活有了保障,日子也更有盼头。”罗清民高兴地说,“这不,今年我们家种的苹果又卖了5万多元,不仅脱了贫,还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苹果不仅是罗清民家的“致富果”,还承载着整个西古庄村致富的希望。西古庄村地处苹果优生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拥有悠久的苹果种植历史。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制于闭塞的交通和落后的种植技术,虽然种植面积不小,但果品质量差、产量低、销售难,当地群众始终过着“借着吃”的苦日子,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600余元。

  “我们绝对不能抱着‘金饭碗’讨饭吃!”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身兼省人大代表和村支书双重身份的郝春侠开始着手改变西古庄村的产业发展状况。“一方面,要改变品种,改良种植技术。过去村民种的都是老果树,甚至还有像‘秦冠’这样在市场上几乎被淘汰的旧品种。另一方面,要依靠苹果致富,就必须建成统一的示范园,成立统一的专业合作社,建造专业化的冷库,进行示范种植和种植托管,彻底解除果农们的后顾之忧。”

  在郝春侠的带领下,几年间,西古庄村的苹果产业迅速发展,建成了高标准双矮苹果示范园,成立了西古庄村文王山果业专业合作社,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1620亩,带动153户589人增收致富,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6万元。而在这个过程中,另一位省人大代表张亚建也在默默贡献着、付出着……

  11月3日下午,在耀州区马咀农庄的蔬菜大棚中,张亚建正与农庄负责人黄维光仔细检查着今年试验栽培的西红柿新品种。“枝叶长势都不错,营养液要继续用,到时候产量、口感肯定都没问题,放心吧。”张亚建信心满满地说。

  张亚建是铜川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近年来,为了让农村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他始终在寻求有效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路径,真正实现生态兴农。

  “土壤是非常关键的,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量质量自然会提升,收入就有保障。这几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高效农业技术推广。像这种营养液就能大幅度、迅速提高土壤有机质,无论是对普罗旺斯西红柿,还是西古庄村的苹果,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张亚建说。

  2019年,张亚建还在陈坪村的樱桃园开展了生物质有机营养水肥一体化示范建设,促进了果实单果重和糖度的增加,使当地樱桃亩产由1576公斤增加到1814公斤,亩均增收5260元。今年,张亚建又帮助韩古庄村种植10亩大棚羊肚菌,每亩出鲜菇300公斤,共计收入4.8万余元……

  一边是群众的带头人村支书,一边是潜心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如今,他们依然继续携手奋进,履行着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为当地群众实现致富奔小康加上了双保险。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