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在线课堂 > 正文

给帮扶村“望闻问切”

在线课堂 陕西日报 2020-11-16 10:36:47

  两年半前,西安电力中心医院干部杨立峰、翟雷刚、杨柏巽纵跨600公里,从西安赴米脂县印斗镇峁圪塔村,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将自己的人生和陕北黄土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他们,是2014年以来,西安电力中心医院对口帮扶峁圪塔村第五批驻村干部。

  几年来,该村驻村干部坚持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壮大产业促脱贫,积极探索发展因地制宜的产业项目。11月初,记者走进该村看到,村里的生产基础设施、文化活动设施改善了,小米加工产业和配套设施建起来了,生产道路硬化了。

  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驻村干部对村子的“望闻问切”。

  初到黄土高原,3名驻村干部别说开展工作了,连村民说话都不能完全听懂。但要开展工作,入户走访是最直接有效的“望”法。

  “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每一户贫困户我们都至少走访过10次,见到乡亲就像见到自家亲戚一样亲。”杨立峰说。为了听到更多民声,他们常常要在外出年轻人返乡和学生放假时抓紧“补习”,向普通话较好的村民请教,一点点从头开始学习、理解当地方言。杨柏巽说:“先把话说在一起,心才能想在一起,力也才能使在一起。”

  党建是基层工作的基础,是打通驻村干部听“闻”党员们所思、所想,加强沟通、集思广益的重要途径。

  在摸清群众的真正需求后,驻村干部发现村里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支部班子。驻村干部说干就干,帮着村干部规范支部建设、强化理论学习、丰富党建活动、壮大党员队伍。道德讲堂、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微信群,让党员和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村民有了学习平台。慢慢的,村里党员的认识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了解和参与村里各项工作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除了驻村帮扶工作,工作队的干部还承担了结对帮扶的任务,一对一“问”情况、解难题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杨柏巽帮扶的村民高喜龙因病致贫。每每想到高喜龙一家的生活从小康走入贫困,杨柏巽的心里就不是滋味。通过不懈努力,工作队为高喜龙全家争取到扶持资金,看病的花销也由政府报销了90%。在好政策的支持下,2019年,高喜龙全家顺利脱了贫。

  “切”准产业扶持脉搏,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让全村群众的致富信心愈加坚定。

  峁圪塔村地处黄土丘陵地区,全年无霜期在120天左右,小米种植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工作队立足当地资源,积极倡导发展集体经济,先后争取资金80余万元,兴建小米加工厂项目,完成了厂房建设、配套设备安装调试、广场硬化和排水项目建设。

  村里采用“工厂+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注册了村集体产业“米脂县峁圪塔鑫黄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本村优质小米进行加工销售,通过商标注册,依托农村淘宝、微店将小米销往全国。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完成小米杂粮销售近5万公斤,销售额达120余万元。

  今年1月,峁圪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次举行分红仪式。这是杨立峰、翟雷刚、杨柏巽来之后进行的第3次分红。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红利的村民,笑逐颜开。

  目前,峁圪塔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