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在线课堂 > 正文

产业找对头 小康有奔头

在线课堂 商洛日报 2020-10-27 11:34:40
\

  刘海涛在喂牛

  “海涛,你帮我看下这牛咋回事,不怎么吃饲料呀。”“海涛侄子,养羊的防疫知识都有哪些,你给我详细讲一讲呗。”“海涛哥,我家的猪该打针了,麻烦你来帮忙说怎么打。”

  在商南县试马镇大坪村的宏涛畜禽养殖合作社,不时有村民前来咨询,而一一解答这些疑问的人,就是合作社的负责人——刘海涛。

  自强自立 返乡创业

  今年35岁的刘海涛从小在大坪村长大,初中毕业上完技校,他就开始了漫漫的打工路。在外乡打工的那些日子,他一直思考着怎样才能回到家乡,发挥自己的能量,干出一番事业。2016年,在外漂泊了数年的刘海涛,看着年迈的双亲,终于决定回家发展。但是,做什么,怎样做,能不能成功?这些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问题,让他不止一次陷入困惑。

  “父母都是农民,我从小看着他们养牛养猪,不如我也从养殖业开始发展吧。”就这样,在老家发展养殖业的想法慢慢在刘海涛脑海中形成。有了想法,就马上开始行动,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幼崽的购买等事项都提上日程。但是,缺少资金,这是横在刘海涛面前的一座大山。正当刘海涛愁眉苦脸之际,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刘端海带来了好消息: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才,他可以获得创业资金的支持。

  获悉有政府资金支持养殖业,这更坚定了刘海涛将养殖场办下去的决心。“那些初始创业资金,加上我攒的一些钱,让我创办了这个养殖场。我最初向政府借的30万元,去年已经全部还清了。”说起养殖场的发展,刘海涛一脸自豪,现在养殖场一年的毛收入可达70多万元,比起在外面风餐露宿打工强多了,一家人也能在一起生活,互相照应,生活有了奔头。

  刻苦研究 善于摸索

  “开始时,我只养牛和管理茶园,后来摸索着养起了猪、羊、鸡。”说起养殖路,刘海涛说都是自学的。

  大坪村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刘海涛因地制宜在山脚下建养殖场,在山坡上种茶树。刚开始养牛时,特别是夏天,牛舍里的气味特别难闻,即使这样,刘海涛也是自己动手清理牛粪,春夏秋冬不曾间断。“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气味的难闻可以克服,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到底走下去。”刘海涛说,每天都在打扫养殖场,环境干净整洁,所以牛很少生病,牛出栏时获得的第一次收入,让自己喜上眉梢。

  养牛的经历,铸就了刘海涛敏锐的市场眼光。后来,他发现当地也适合养羊、猪和鸡等畜禽,考虑到混养更适宜市场需求变化,抗风险能力强,他便开始尝试。

  “现在猪价上涨,一只小猪崽平均可以卖到一千六七百元,这圈里有70多头猪崽待出栏,这些幼猪卖出去可以赚不少钱呢。”站在养殖基地,刘海涛兴奋地说,目前猪舍还有32头后备母猪,加上羊、牛等,这些售卖后,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四周山坡上种的都是茶树,为了防止病虫害,近年来,刘海涛逐渐增加了养鸡的数量。“这些鸡,除过最开始买的那一批,后来都是自己孵化出来的,平日里很少给他们喂饲料,都是在山坡到处跑着找吃的。”现在,看着养殖场里面的牛、羊、猪、鸡等,刘海涛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我们合作社是给贫困户提供猪崽和技术,等群众把猪养大卖了以后,只用将猪崽的钱还回来就可以了。”刘海涛说,在日常饲养中,周围的乡亲都会来取经。

  在养殖场附近的临时住处,只见房子里放满了一本本书角磨损的书籍,这便是刘海涛日积月累学习的见证。刘海涛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饲料来源和加工“秘方”。平日里,他把收集来的各种动物粪便发酵以后,免费送给附近村民换取草料,以求得互惠互利。

  “动物也有生命,是有灵性有感情的,这就和人一样,所以我把这些动物当作‘家人’……”为了更好地养殖,刘海涛吃住在养殖场。2016年至2018年,刘海涛还坚持在镇上学习畜牧养殖、防疫治病的知识。

  靠着精明能干、敢闯敢拼,再加上管理科学,舍得投入,刘海涛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他从开始养10多头牛,到现在养牛近30头、20多只羊、100多头猪、300多只鸡和满山的茶园,刘海涛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阔。

  延伸链条 壮大规模

  为打造优质品牌,提高畜禽养殖效益,刘海涛从最初发展养殖业到屠宰、售卖幼崽,再到精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刘海涛让贫困劳动力进入合作社务工,其中有4人长期在合作社务工,每月可以赚1500元工资;他承包村集体土地,让贫困户通过分红获取收益。现在,该合作社占地总面积达300多亩,其中承包村集体茶厂220多亩,带动20户贫困户年均分红400元。

  今年61岁的余民文负责合作社的卫生、饲养等工作。“在这里工作,离家近,能赚钱,日常生活有保障,让我觉得老年生活也不孤单了。”余民文说。

  刘海涛还鼓励村里有能力的贫困户饲养牛、猪、羊等家禽,并免费提供养殖、防疫方面的技术,并帮助村民销售。

  今年35岁的汪海生与70多岁的老人姜宝成相依为命。小时候,汪海生生了一场大病,身体一直没有康复,不仅不能外出务工,还要在家照顾年迈的老人。在刘海涛的帮助下,汪海生养了8只羊、11头牛和400多只鸡,每天既能在家照顾年迈的老人,还能通过养殖增收,目前已顺利脱贫。

  乡亲们养的畜禽有卖不出去的,刘海涛义无反顾地去帮忙。“畜禽合作社现在不仅能助力贫困户精准脱贫,还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增产增收,实现了贫困户、村集体、群众、企业四方共赢。”刘端海说,合作社依托“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将进一步带动大坪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越来越多的乡亲持续增收致富。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