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人物访谈 > 正文

泾阳:昔日“荒石滩” 今日“致富棚”

人物访谈 陕西日报 2019-11-12 11:11:15

  10月31日上午,在泾阳县安吴镇薛家村杨家组新建不久的蔬菜大棚里,几个村民正忙着给圣女果人工授粉。45岁的贫困户刘雪娥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告诉记者,这大棚建起来后,她就来务工了,一个月能挣2000元。

  “她家今年就能脱贫啦。”薛家村党支部书记李雪侠说,村里计划建11个蔬菜大棚,目前有8个棚已投入使用。“这11个棚200多亩地我们都种上圣女果,一亩能产5000公斤,年底上市一公斤卖10元。这大棚肯定行!”李雪侠说。

  可放在以前,这大棚在薛家村杨家组却少人问津。

  薛家村地处安吴镇北,嵯峨山脚下,全村有6个组。嵯峨山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近30年,靠着嵯峨山,采矿、运输等一直是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采矿采石行为造成了嵯峨山生态严重受损,2016年该区域被关停,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成为中央和陕西省环保督察的重点。

  “这一关停,大多数村民就在家闲待着,有地也不想种,觉得收入低。这200多亩地因为石头多,是荒石滩地,更没人种了。”回忆起以前,李雪侠说。

  2017年,村民杜宝全尝试着在自家4亩荒石滩地上覆土种植圣女果,当年一亩地收益4万元。李雪侠看在眼里,心里有了想法:把全部荒石滩地覆土改造,再建上大棚,种植圣女果、甜瓜等作物,这样乡亲们就有致富的新路子了!

  想法虽好,村民们却不领情。原因有三:一是少资金,建一个大棚至少40万元,村民们一下子拿不出来;二是荒石滩缺水,种上了苗子没水也不行;三是大棚种植需连片要土地流转,大家意见不统一。

  针对缺资金,李雪侠和村委会主任垫资了50万元,村里又有5户村民自愿投资建大棚。“去年中兵集团在我们村投资建设了700亩设施大棚,成效很好,所以我们又和中兵集团进行了协调沟通,由他们投资300万元建设6座大棚,并归村集体所有。”李雪侠介绍。

  针对缺水问题,村里想办法从山上已有的深井里引来了活水,水质好,种出的作物品质也好。

  针对土地流转,“我们不停地做群众工作,挨家挨户动员,以一亩地一年200元的价格,提前支付给村民租金。”李雪侠说,最后实现了全部荒石滩地200多亩的土地流转。

  前期的“拦路虎”解决了,大棚很快就建了起来。随着8个棚陆陆续续建好,种上圣女果,村民们心里有了新的希望。村民王宏莉承包了一个棚,她说:“前些年,我一直在山上的采石场打工,这两年矿山关停,一时都不知道该干啥挣钱。这次靠着大棚种上圣女果,过几个月就能卖了,估计能挣8万元。”今年30多岁的贫困户魏奉弟,靠着贴息贷款,建了一座温室大棚。“我父母都是残疾人,我自己一个人带着一个小孩。虽说村上给我安排了公益岗每月都有收入,但是我还是想试一下,多干点,多挣点。”魏奉弟说。

  据了解,为形成品牌效应,薛家村杨家组给大棚种植的圣女果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嵯峨红,后期将统一进行销售,并借助前期与中兵集团确立的“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形成产业支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这大棚建好了,不仅可以种圣女果,还可以种上西红柿、甜瓜等高产经济作物,棚里天天不得闲,天天有活儿干,贫困户能务工,群众能致富。这荒石滩效益高着呢!”李雪侠高兴地说。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