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小山村手工挂面俏销大都市

新闻 商洛日报 2020-12-08 10:58:29
\

将晾晒好的挂面从架上取下

\

切好的挂面按斤两包好

\

揉面、醒面后擀成面饼

\

  去掉挂面头

\

黄涛展示挂面礼盒

\

  一架架挂面纤细如丝

  21名古法手工挂面匠人,是山阳小伙黄涛的一宝。凭借这些“贵人”,2018年9月,他成立了挂面合作社。

  连续3个冬季,在山阳县银花镇岬峪沟村东坡水泉洼,一把把经古法制成的手工挂面从这里运出,销往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商山东坡挂面一时成为银花镇乃至山阳县的一张名片。

  12月3日,在商山东坡挂面合作社,工人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晾晒棚里,一架架纤细如丝、洁白如银的挂面令人赏心悦目。

  银花挂面历史悠久,很多村民祖辈以做挂面为生,黄涛家就是其中一户。1940年前后,黄涛的爷爷就在家做挂面。后来,爷爷把这门手艺传给了父亲。“一天做三五十斤,背着挂面漫山遍野地跑,到处换粮食,一斤挂面换二斤麦,背回来又继续做挂面。”这是黄涛儿时的记忆。

  2010年,黄涛的母亲摔坏了腿,很多工序做不了,不忍看父母的挂面生意停下,在母亲的指导下,黄涛开始学做挂面。“揉面的力度、醒面的时间都有讲究。”黄涛说,学了一年多时间,他才基本掌握了做挂面的技术。

  以前,黄涛一直在跑工程,还种过几年香菇。“工程来钱快,却不稳定。香菇咱没掌握技术,也种不下去。”黄涛寻思着,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政府从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支持产业发展,创业干事气氛浓厚,那么,能不能找一个干得长久的产业呢?

  一次,黄涛看着摆放在门前的挂面杆,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镇上做挂面的虽多,却以家庭小作坊为主,规模上不去,也不能保障卫生和质量,何不把一些会做挂面的老手艺人集中起来,通过工厂化的规范运作,以古法技艺生产手工挂面,把家乡的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在父母的支持下,黄涛拿出多年积蓄,投资100多万元在生态良好的岬峪沟村东坡水泉洼建起了厂房。因厂子背靠东坡,故起名商山东坡挂面合作社。他还在全镇精挑细选,请来21名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老师傅,专门制作纯手工挂面。

  创业之初,困难接踵而至。为了打开市场,黄涛有时会以赊账的方式销货。一次,他带着样品去商南一家茶庄推销,对方试吃后十分满意,赊账拿了近3万元的挂面。不料,到了年底,黄涛跑去要账,去了五六次人都不在,经打听才得知茶庄早就人去楼空,老板是外地人,电话打不通,更无从找起。“正是用钱的关头,一下损失这么多钱,真是又气又悔。”黄涛无奈地说。

  产品进入市场后,过了一段时间,黄涛发现,个别中间商打着自己的包装却卖别人的货。“这样下去,只会影响自己产品的声誉。”尽管如此,黄涛始终坚持古法制作的初衷,他认为这是挂面的灵魂,也是自家挂面的特色和优势。

  挂面好吃难做。做挂面,是苦活,也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68岁的贺保林是合作社的技术工,他说,以前做挂面之前,首先要夜观天象,推断第二天是晴天还是雨天,如果下雨就不能做,因为雨天面不好干。其次,放盐的比例也要合适,否则直接影响挂面的口感和质量。从面粉到挂面,要经过揉、醒、擀、搓、盘、缠等20多道工序。头天,需多次揉面、醒面、搓条,最终盘面入盆。第二天凌晨2点,趁温度、湿度正合适,要立马缠面上杆,再经几道工序,才能上架拉伸,分面成丝。接下来,要晾晒一两天,自然干燥后收面。

  在贺保林眼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稍有失误,就会影响挂面的成色和口感。其中,揉面最费劲,一个搪瓷大盆,一次放100斤面粉,光是和面、揉面就要1个多小时,达到3光(手光、盆光、面光)就算成功了。盘条最费时,一般需要2个人,一个人搓、一个人盘,一盘就是几个小时。而最难的就是缠面上杆,当地人称上筷子,这是最考验技术的时候。“还有醒面的时间,直接关系面的韧性,过长过短都不好。”贺保林说。

  “以前,村里人穷,买不起奶粉,就给孩子吃挂面。你知道为啥挂面好消化,老人小孩都能吃吗?”贺保林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面的劲吃够了,破坏了里面的组织,吃起来,又软和又有韧劲,肠胃没负担。”

  一般来说,生产挂面的时间集中在阳历10月至来年5月,恰好也是农闲时节,这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黄涛介绍,目前,30多名工人均由合作社提供食宿,等天气暖和厂子放假了,他还会利用之前做的工程资源,为一些有意愿的工人介绍活干,确保他们一年四季有钱挣。

  61岁的彭传有是合作社的一名技术工,他做了大半辈子挂面,天天起早贪黑,一样的苦吃了,却因小作坊的限制挣不来钱。“在这儿做挂面一年工资两三万元,而且不用熬煎卖。”

  柯凤山家里6口人,3个孩子1个老人,全靠他1人养活,家庭负担很重。柯凤山说,“以前我四处打零工。现在到了合作社,吃住有保障,也不存在要不到工钱的情况,还能照看家里。”

  黄涛说,合作社建起2年多时间,尚处于起步阶段,可挖掘的市场潜力还很大。下一步,他想继续扩大规模,培养年轻人学习古法制作挂面。同时,设置一个相关的展示厅,保护和传承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活,带动更多人就业增收。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