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挪窝谋局 黄土生金

新闻 光明日报 2020-12-21 13:53:46
res0927_attpic_brief.jpg

  靖边县一处年发电量5.2亿千瓦时的光伏产业园。本报记者 闫汇芳摄

res0931_attpic_brief.jpg

  靖边县东坑镇宏晨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分拣红萝卜。本报记者 闫汇芳摄

res0935_attpic_brief.jpg

  靖边县高家沟便民服务中心虾蟹养殖基地的脱贫户为小龙虾称重。白凌燕摄

res0939_attpic_brief.jpg

  靖边县一处承担防护服制作的扶贫车间。本报记者 闫汇芳摄

res0943_attpic_brief.jpg

  靖边县东坑镇宋渠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的工作人员在收蚕茧。本报记者 闫汇芳摄

res0947_attpic_brief.jpg

  靖边县黄蒿界镇马季沟的千亩稻田。李思靖摄

  【伟大壮举·扶贫印记】

  冬日的陕西靖边,寒风阵阵,然而决战脱贫攻坚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一系列扶贫举措在这里持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再也不用东奔西跑打零工了,在家门口的社区工厂一个月就能挣3000多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陕西省靖边县海则畔移民社区的搬迁户李彩丽幸福满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以来,靖边县立足当前“挪穷窝”、着眼长远“谋全局”,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一举多赢。“十三五”期间,该县易地扶贫搬迁规模为1992户7415人,共建成5处集中安置点,现已全部完成竣工验收。

  靖边位于陕西省榆林市西南部,地处陕甘宁蒙交汇地带、毛乌素沙漠南缘。脱贫攻坚以来,靖边县从移民搬迁、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产业扶贫等方面下功夫,渐渐拔掉了“穷根”。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每年秋季,靖边县黄蒿界镇马季沟村千亩稻田的丰收景象都让人心生喜悦: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随风荡漾,颗粒饱满的稻穗弯下了腰;水稻收割机往来穿梭,将稻穗卷进脱粒仓,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儿。

  黄蒿界镇党委书记贺秉政介绍,马季沟村处于无定河支流二道河流域,一直有“泡稻子”的传统。但由于过去土地零散且坑洼不平,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群众逐渐改种玉米、豆子等农作物。“村里土地经过整合改造集体经营后,种水稻比种玉米或其他作物的收入翻了几番,带动了全村脱贫致富。”

  马季沟千亩稻田的胜利果实只是靖边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靖边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3亿元,促使全县2578户产业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入股合作社等,实现了中长期产业扶持全覆盖。

  产业扶贫是效果最好、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靖边县东坑镇探索推广“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20年,全镇仅胡萝卜种植面积就达到5万余亩。“我们选用红金川优良品种,采用机械化深松整地、起垄、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胡萝卜亩产可达6000公斤以上,每公斤保底价1.6至1.8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东坑镇镇长宋红义介绍道。从地里挖出来的胡萝卜先经过机器清洗,被工人仔细挑选,按照个头大小包装后,色泽鲜亮的胡萝卜便远销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出口韩国、马来西亚等国。

  依托独特的资源、厚重的文化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路,靖边县着力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389.85亿元,居陕西县域经济GDP排名第3位。

  (本报记者 闫汇芳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白凌燕)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