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放牛娃巧手编出幸福新生活

新闻 商洛日报 2020-12-08 10:55:23
\

  刘智平在编竹笼

\

  刘智平展示竹编制品

  “我一个放羊娃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门竹编手艺改变了我的人生。没有这门手艺,我不敢想象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更不敢奢望还能走出祖辈世世代代居住的大山,会成为城里人。”初冬的一天,在洛南县城区八卦桥下,正在桥下销售竹编制品的竹编艺人刘智平深有感触。他朴实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通农民40多年来通过竹编技艺改变贫困生活的奋斗轨迹。

  20世纪60年代,刘智平出生于洛南县灵口镇上河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一家8口人挤在60平方米的三间土房里。他的父亲有胃病,因为贫困看不起病,一直扛着成天在地里劳作养活家人。

  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刘智平坚持好好学习,回家后就放羊放牛。因为贫穷,他18岁以前没有穿过一双袜子,一直是赤脚上学、放羊放牛。最难熬的是冬季,脚冻坏了,脚后跟炸开了裂子疼得直钻心,但他只好白天忍受着,在晚上靠烧茄子秆水烫烫脚来解除疼痛,就这样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冬天。20世纪70年代,刘智平一学期学费1.2元,为了筹集学费,他一星期上山砍两担柴卖了才能挣到学费。到山里砍柴,他通常是半夜3点出发,砍好柴后担到坡下天才明,到下午5点天快黑时才能回家,辛苦一天一担柴能卖到0.6元钱。那时候,全家人吃的是由麸皮和柿子皮做的馍。

  1975年,刘智平上完高中后回家帮母亲务农。为了生活,他17岁时拜姨夫黄文朝为师,跟着学习竹编技术。黄文朝是南阳人,有一手好竹编技术,到灵口镇上河村当了上门女婿,靠竹编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黄文朝对徒弟非常严格,告诉他要做一个好竹编艺人必须先学会备料,备料是编好一件竹编的前提和关键。黄文朝常讲:“七分备料、三分编。”备料用的工具有竹刀、篾刀、铁袜子、刮竹刀、斜刀、锯子、抄锥等,每一件工具看起来很简单,但用起来难。

  刘智平第一次备料分竹篾子,他耐着性子,一根一根地用篾刀分,一根竹子他能分出一半能用的料。师傅说他悟性还行,但师傅也告诫他,分篾子最关键的是刀和臂力平衡,就是一个巧劲儿,不要使蛮力气,当一个能分出好篾子的好师傅至少需要6年才行。

  刘智平记着师傅的教诲,认真去学习备料,他的手经常被篾子划烂,被竹刀刺伤鲜血直流,那时候的手经常是带着伤疤干活。但他也不敢给师傅说,怕挨骂。到第4年,刘智平分的篾子细到1.34毫米、长有10多米,2毫米的细篾子有14米长,但还不是很熟练,诚如师傅所说,直到学了六七年备料,刘智平才能分出细如挂面一样又细又均匀长达10多米的竹篾子。

  刘智平跟师傅学了一年备料,到第二年学着编竹笼,手忙脚乱地忙乎了一天,编的竹笼子一头大一头小,既难看又粗糙,不仅被师傅狠训一通,还挨了一顿打。刘智平实在受不了,就斗气跑回了家。事后,黄师傅又过来劝他说:“学手艺本身就是苦艺,不苦不得甜。咱都是因为太穷了,我是8岁学习竹编,挨打比你多了去了,吃的苦比你更多。再说,你家里太穷了,只有学会手艺才会有饭吃。”在黄师傅的教导下,刘智平又跟着师傅学习竹编。跟师傅学习3年,每天东跑西跑,给人家编竹笼、筛子,虽然没有工钱,但是能混口饭吃。

  刘智平苦学竹编六七年,终于苦尽甘来,可以独立出门做活。每年在忙完夏秋两季农活后,刘智平就背着篾匠所用的工具走出家门,在洛南走村串户给村民做竹编活。他能熟练地编出竹笼、馍盘、果盘、花盘、大小花篮等,他编的馍盘有5个花色品种,果盘有6个式样,他还创出了大小不一的花瓶,有11个花色品种。目前,刘智平的竹编花色品种有40多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单是在石坡镇,刘智平就做了五六年的竹编活,石坡镇一带群众几乎家家户户都用的是刘智平编的竹制品。

  为了生活,刘智平先后到洛南周边的河南、渭南、安康、湖北等省、市编竹编,所到之处,他的竹编手艺令人信服。刘智平说:“手艺活靠手艺才能立业哩!到一个地方先给一家人把活做出来,群众就服了,活就一个接着一个做了,不愁没活干。”刘智平经常在一个村一待就是半年多,他所到的村大多数人都用上了刘智平的竹编制品。

  刘智平靠竹编手艺为家里挣了钱,盖起了三间新房。他也很快成了家,有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凭着自己的竹编手艺解决了家里的吃穿用度,日子过得虽然辛苦,但也很幸福。

  2006年,刘智平拿出积蓄、通过借贷,在洛南县城西建起了三间六层楼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居。现在,他的三个孩子都已成家。如果有人叫编竹编,他就外出做竹编;没人叫时,他就在家做竹编。闲了,他就把竹编制品拿到城里售卖。除了竹编,刘智平还喜欢听广播、看报纸、种花种草,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和自足。

  2020年8月,刘智平到柞水县参加我市农民丰收节,带去的竹编制品有花瓶、花篮、馍盘、果盘、小花篮等20多个品种,受到人们喜爱,多数被西安等地的游客买走。

  随着社会的发展,竹编艺人越来越少,为了传统竹编技术后继有人,刘智平收了6个徒弟,把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但因为多种原因,他的徒弟目前都外出打工,竹编制品市场萧条,经济效益微薄。但是,刘智平依然白天在家做竹编,晚上到八卦桥去卖竹编制品。

  刘智平说:“前半生是竹编改变了我的人生,这后半生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我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没有国家好政策,我肯定还在老家的山里住着,哪敢奢望能住到县城里?”下一步,他打算发起成立一个农民竹编协会,把洛南县的竹编艺人团结起来,通过培训,将竹编技术传给更多的人,让这一传统竹编技术后继有人。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