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联”通家门口的致富路

新闻 陕西日报 2020-11-20 10:14:31

  “合作社的羊肚菌和香菇市场效益都很好,我们的分红以后估计还会增加,日子也会越过越好。”11月5日,在汉阴县汉阳镇笔架村,现已脱贫的张朝元说起自己跟着合作社发展产业,流露出喜悦的表情。

  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离不开产业支撑。近年来,汉阴县通过“镇园联盟、村社承载、农户参与”的方式,把企业、农村和农户连成利益共同体,有效破解了以往村级党组织带富能力不强、产业选择难、农户增收难等难题。

  搭建平台 形成优势互补

  陕西果业集团在汉阴县的落地与发展,也曾有过瓶颈。“当时,我们想要流转土地种植猕猴桃,村民们的积极性不高。这也难怪,当地人祖祖辈辈从来没有谁家种过猕猴桃。”11月9日,陕果集团汉阴有限公司纪检监察室主任杨萍说,“若没有城关镇党委、县农业工业园区的大力支持和村上的协调,就不会有今天的千亩猕猴桃产业示范园。”

  为了打通陕果集团在当地发展产业的“肠梗阻”,汉阴县城关镇党委与农业工业园区对接,推动中坝村与陕果集团合作,针对村与企业供需特点,搭建信息共享、合作共建、培训共育三个平台。

  “我们将陕果集团技术力量、品牌包装、销售市场优势与村级劳务、土地、组织优势互补,双方定期互通共享信息,盘活各类资源。”城关镇党委书记沈继兵说,“镇党委牵头定期召开联盟推进会、合作洽谈会,组织村党总支、农户与企业面对面对接,达成合作意向。”

  “只有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让群众收益不断增加。”汉阴县委组织部部长向诗兵说。如今,该产业示范园已带动366户农户参与,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1000元,农户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组建联盟 实现共赢目标

  “在合作社的茶园锄草,一年可领5000多元工资,同时还有合作社的分红3500元。”平梁镇太行村村民蔡邦艳告诉记者,像她一样领取务工工资和分红的,村上还有20多户。与蔡邦艳一同脱贫的同村村民赵喜翠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同时还在村上合作社的花椒园务工,每天收入80元。“在家门口务工更便利,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省去了房租等支出。”赵喜翠说。

  她们是汉阴县“镇园联盟”的受益者。“通过企业党组织与村党组织联盟,村企之间可以实现资本共用、技术共享和发展共赢的目标。目前来看效果已经显现。”太行村第一书记陈涛说,“我们村集体每年能获得不低于5万元分红,企业可以获得劳动力,目前已经带动50余名群众就业。”

  目前,汉阴县10个镇党委指导141个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推动合作社与非公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合作社抓生产、企业联盟抓市场的产销格局,累计签订产业扶贫项目196个,对接产业项目317个。

  实施联动 推进利益共享

  “我们与农户签订订单,把种子、肥料免费提供给他们,对农产品再以高于市场价回收,这样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企业产品的质量。”汉阴县新鑫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长安说,在政策引导下,该公司与当地村集体合作,优化加工流程,扩大销售市场,同时也带动了贫困户增收。

  新鑫米业的发展成为当地实施三方联动的生动注脚。汉阴县通过联动,让村、企业、贫困户精准对接,构建三方互为一体、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

  “企业主导,负责好生产示范、产品销售等环节;村社承载,做好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工作,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汉阴县农业园区负责人王亮说,“三方联动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推动了企业发展,也使农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实现了基层党建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双赢目标。我们将通过建立履约监督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和配套服务机制,推动联盟更好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捧牢‘铁饭碗’。”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对此信心满满。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