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他为驻村扶贫干部树立了榜样”

新闻 陕西日报 2019-11-13 10:56:41
c4a44431-f99d-43b3-bf00-7b77b2f8.jpg

  王丰(右)正耐心地询问董九香老人的近况。

  从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到整村摘掉贫困帽,从村口的泥土路到村民出门脚上不沾泥,从偏僻落后无人问津的农村到爱心人士纷纷支援……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香铺村这一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驻香铺村的第一书记王丰。

  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把群众之事放在心上。这一年来,王丰为香铺村村民谋福祉,带领全村脱贫摘帽,他的帮扶工作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立足实际

  谋划脱贫产业

  2018年8月1日,任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处长的王丰来到香铺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尽管还是盛夏,香铺村因海拔高,已经有些微凉。“夏天都是这样的温度,其他季节可怎么办啊?”王丰心里暗暗打鼓。香铺村的干部先前打算通过发展农家乐带动脱贫,而王丰在村上调研后发现,寒冷的气候、较为落后的基础建设,让香铺村并不具备发展农家乐的优势。

  否决掉村上原先打算发展的产业,靠什么帮助村上脱贫呢?初来乍到的王丰陷入了沉思。为了寻找答案,王丰扎根村上,4个月里基本上没有回家,全方面了解村上情况。

  2019年春节,在外出打工村民纷纷回家过年的时候,王丰与常年在外务工的王贤旺、王军民等人交流时发现,外出务工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比在家种地收入高得多,依托大城市发展就业扶贫反而是村上脱贫的好办法。

  豁然开朗的王丰十分兴奋,过完春节立即与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把村民外出务工作为一项扶贫主导产业,动员有条件的村民外出务工。对从未出过门的村民,在西安、商洛、蓝田等地联系务工单位,鼓励他们迈出就业致富这一步。

  目前,劳务输出已成为该村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全村现有740多人在外务工。同时,王丰积极引导贫困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养鱼、养蜂、生态养猪等产业,使该村迈出了特色产业脱贫兴村的新路子。

  履职尽责

  多方争取解决民生难题

  帮扶一年来,王丰共在村里驻扎了275天。这些日子里,他遍访村民,了解村情民意,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村上的路一直是泥土路,每逢下雨,村民们都是“一脚泥一脚水”地走回家,王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驻村后,王丰了解到通村道路未施工,原因是涉及电线杆占用道路、且修路也要占村民承包地,大家互不相让,修路的事便迟迟没有实施。于是,王丰先后与电力、设计部门和村民代表多次沟通,协调电力部门迁移影响施工的12根电线杆;多次去村民家拜访,最终31户村民同意占用承包地修建道路。问题解决后,通村道路顺利施工建成。

  村民董九香是村上出名的“钉子户”。王丰知道后,主动前去了解情况:原来,董九香的儿子家有4间宽敞明亮的砖房,但董九香不满村干部未给她儿子落户到移民安置社区,埋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她帮扶力度不够。“我专门上门向她讲解扶贫政策,列举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王丰回忆说,“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她本人患有白内障,便主动带她到西安治疗眼病,没多久她的视力就提高了。”在王丰的悉心帮助下,董九香也从以前的“钉子户”变成了热心人,逢人就讲党的政策好,与村民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

  驻村帮扶一年来,王丰先后联系有关慈善机构和个人资助10名长年患病村民和10名贫困学生,为全村贫困学生捐赠羽绒服、棉鞋、学习用品。他个人也带头资助多名贫困群众看病就医。

  严以律己

  率先垂范扎实驻村帮扶

  在采访中,王丰一直强调:“第一书记是党与群众的联系纽带,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自己的形象,更代表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着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看法。”

  驻村以来,王丰坚持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到每户群众家走访3次以上。不仅与贫困群众坦诚交流,用心倾听,为他们制定帮扶计划,还帮助非贫困群众寻找致富的门路。

  他坚持认真写驻村工作日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密密麻麻地写了3整本。内容不仅有每天的工作,还有深入的思考和感悟,为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目前,商洛市正在推广“王丰同志一线帮扶工作法”。谈起王丰,香铺村党支部书记王贤哲称赞道:“在‘四支队伍’中,他年龄最大、职务也最高,但他坚持以身作则,每周带头驻村5天以上,从未在村级财务上报销过个人费用,也不接受村民赠送的任何财物。他为驻村扶贫干部树立了榜样。”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