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洋县:雍玲侠 脱贫路上的女强人

新闻 陕西日报 2019-11-11 13:06:30

  “在鞍山村,我们就服雍玲侠!”9月29日,洋县龙亭镇鞍山村村民雍闷娃对记者说,“雍玲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发展产业的本事,村里没人能比。”

  今年46岁的雍玲侠家中有6口人,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女儿都在上学,母亲患有严重骨磨损和风湿病,父亲从年轻时就患有脑血管疾病。

  雍玲侠家的困难,全村人都知道,2015年,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虽然我家有困难,但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把这个名额给别人吧。”村上评选她家为贫困户时,生性要强的雍玲侠很不情愿,从被评为贫困户的那天起,她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当别人还在等政策、靠政府、要资金时,雍玲侠第一个跑到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华家请教致富门路。

  张宝华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雍玲侠的举动让他很感动,他把自己的养殖经验和技术悉数传授给雍玲侠。在张宝华的帮扶指导下,雍玲侠先养了20头土猪,用玉米、红薯和红薯蔓等饲养,10个月后全部出槽,纯收入达两万元。

  养猪见到效益后,雍玲侠脱贫致富的底气更足了。她家有7亩土地,哪些地种粮食、哪些地搞经济作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当。她把土质较好的地全部种上了豇豆。每年豇豆收获季节是她最忙的时候,每天5点起床,把父母一天所吃的药和饭菜准备好后,赶忙去地里摘豇豆,中午回家将鲜豇豆过一遍开水,然后在阳光下晾晒。为了增加收入,她还骑着三轮摩托车到周围村庄收鲜豇豆。随着鲜豇豆的增多,仅靠晾晒已经不能满足豇豆由鲜变干的需要,雍玲侠购置了两台烘干机。“烘干机对温度和时间要求很严,一不留神就会把豇豆烘焦了。”雍玲侠说,“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2017年,雍玲侠家各项收入达到2.5万多元,终于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她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除了加工干豇豆,雍玲侠还从西乡县收购香橼加工后卖钱。2017年,她又在15公里外的八龙村流转了30亩土地,全部栽上香橼树,并在树下套种10亩玉米、7亩黄豆、5亩小豆和5亩红薯。产业规模越做越大,收入逐年增长。雍玲侠高兴地说:“养猪、加工豇豆和香橼,加上丈夫打工的收入,今年我家的总收入已经超出5万元了,咱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玲侠是个要强的人,也是个热心肠。”雍闷娃感激地说,“我也是贫困户,没有收入来源,是玲侠叫我到她家打工,我才有了稳定收入。”

  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雍玲侠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帮忙,她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贫困户。除了雍闷娃,她还吸收了雍芬、范小侠、张巧仍等8名贫困群众到她家的香橼地务工,一年下来发放工资2万多元,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由于雍玲侠勤劳能干、责任心强,也有管理经验,2018年,村干部邀请她负责经营村上扶贫互助合作社的辣椒产业园,雍玲侠二话不说答应下来。合作社每年种植120亩辣椒,从育苗到收获,锄草、施肥、浇水等每个环节,雍玲侠都精心管护,保证了辣椒园的产量和产值。“挣这1万多元的工资是小事,咱不能辜负乡亲们对我的信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雍玲侠说。

  “雍玲侠用勤劳和汗水让家庭摆脱贫困,还不忘帮助贫困群众,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张宝华感慨地说,“大家从她身上看到了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在她的影响下,村里的贫困户抢着发展产业,争着脱贫致富。”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