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人物访谈 > 正文

蓝田:“香菇书记”李小平的笑容

人物访谈 陕西日报 2020-04-17 11:07:21
3065178f-fd43-438c-876f-1adf9c9f.jpg

  西河村群众在菌棒套袋机前忙碌。

  “好不容易天晴了,要抓紧时间制作菌棒!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菌棒,可是带动我们村增收的宝贝呢!”4月7日,在蓝田县辋川镇西河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平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迎着春风,沿路一株株高大的泡桐树叶随风飞舞,漫山的紫荆花竞相开放,清香四溢。跟随李小平走进西河村,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映入眼帘,一排排钢架大棚整齐地排列在田间沟畔,一名名村民在田里忙着春耕,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

  为了眼前这美好的景象,李小平努力了10余年。

  地处秦岭腹地的西河村是2018年由原狮子沟村、小沟口村、龙王庙村和白岩沟村合并而成的新行政村。多年来,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西河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10余年前,在青海干工程的李小平萌生了改变家乡面貌的“梦”。

  “我希望父老乡亲都能过上好日子。”2008年,回到家乡的李小平当选为狮子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摘掉“穷帽子”。

  李小平所在的狮子沟村自然条件恶劣,生产资料匮乏,村民脱贫缺门路、缺技能。怎样让乡亲们尽快脱贫,成为李小平最揪心的事儿。

  要致富,先修路。2009年,在没资金、没项目的情况下,李小平自掏腰包拿出多年的积蓄,又借款又贷款,凑够了村里修路所需的90万元。

  “要修路就从我身上修过去!”“土路好好的你乱折腾个啥?”“你把地占了我吃啥?”因为修路要占群众部分耕地,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李小平不生气、不着急,对这些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群众最终被他的真诚打动,同意修路。

  2009年10月21日,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狮子沟村家家户户门口。村民们对“毛小子”李小平刮目相看,自发买来鞭炮庆祝,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只有路通了,脱贫才能少走弯路,群众的‘致富路’才能越走越顺畅。”李小平说。

  2014年,依靠国家扶贫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李小平带领狮子沟村72户群众从破旧的土坯房搬进了整洁漂亮的二层小洋楼。

  2015年,在河南西峡、湖北随州等地参观学习后,李小平决定以栽培食用菌作为村里的扶贫产业发展方向。他注册成立了蓝田县金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吸收村里富余劳动力,实现了让群众在家门口挣钱的愿望。

  “住了大半辈子土坯房,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住上电视里的小洋房,还能在家门口有份工作!”4月7日,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正在忙活的村民曾光侠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城里打工都没现在挣得多。

  发展土鸡养殖、食用菌栽培、土地流转、建设大棚……2016年,李小平带领合作社建大棚进行香菇生产,不仅解决了村里6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还给全村村民交了养老保险和农村合疗款。

  产业规模扩大了,村里富裕了,村民笑容多了。在李小平的带领下,狮子沟村成为蓝田县“三变”改革示范村。

  2018年6月,李小平当选为西河村党支部书记。依托原狮子沟村的发展模式,他带领西河村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集体产业,让黄精、黑木耳、香菇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香饽饽”。

  “经管香菇要像照顾娃娃一样,要好好爱护。我来棚里干活3年了,工作轻松还能赚不少钱。”60岁的村民朱凤盈告诉记者,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因为疫情没办法外出,都来到大棚里工作。

  “培育出品质好、用工少、售价高的香菇才能稳定增收,这也是我们的目标。”今年年初,为了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产业脱贫、群众增收的目标,李小平高薪聘请培育师来村里为群众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增强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

  截至目前,西河村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大棚198座,正在新建香菇大棚120座,合作社加工菌棒30多万棒,日用工50余人,其中贫困群众10多人。

  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让西河村有了改善民生的资本和底气。李小平精心打造的“西河村幸福院”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他说:“我要让村里所有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昔日的贫困村已经“华丽转身”,西河村村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成为半个专家的“香菇书记”李小平,也迎来了一个更加阳光明媚的春天……

fupin.png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