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省妇联资助贫困女大学生:“红凤千花帐”的传奇

新闻 省政府办公厅 2018-11-14 11:14:00

  “感谢‘红凤工程’的帮助,让我能继续完成学业。今后我将怀着感恩的心,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红凤工程’给了我一双飞往理想的翅膀,我也在此许下承诺,毕业后要靠自己的能力资助他人。”10月18日,在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资助款发放仪式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级学生祝恒静在发言中表示。当天,该志愿者协会共为41名贫困女大学生发放助学款6.6万元。

  “红凤工程”是省妇联1996年发起的一项专门资助贫困女大学生的项目。22年来,红凤工程秉承“自立自强、自助助人”的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圆上大学的梦想。截至目前,全省已先后有5504名被称为“红凤生”的贫困女大学生受到资助,她们的人生轨迹因此而得到改变。

  “红凤千花帐”结出助学硕果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76万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为迎接这次盛会,反映广大妇女的参与意识,省妇联动员近百个县(市、区)的千余名基层妇女制作了巨幅的“红凤千花帐”。这幅绣帐宽5米、长7米,由1008块精美绣品拼成一只转首展翅的红凤凰,寓意中国现代化建设蓬勃向上。当年10月,“红凤千花帐”在北京展出,引起巨大轰动。

  世界妇女大会结束后,省妇联开始考虑如何让“红凤千花帐”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作品取之于女性用之于女性。1996年3月,省妇联委托拍卖行将这幅作品拍卖,并将31.5万元的拍卖款作为资助贫困地区女大学生的启动资金,“红凤工程”由此诞生。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以贫困女大学生为资助对象的高等教育扶贫工程。

  “拿到大学通知书时心里很矛盾,家境本来就贫寒,巨额学费无异于给家里雪上加霜。”家住镇安县的雷红霞回忆,当年,她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高中生,得益于“红凤工程”的资助,她才顺利完成了学业。“红凤工程”实施的第一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85名贫困女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门。

  22年的发展让“红凤工程”探索出一套以“承诺”为核心的发展机制。“资助人、受助生分别和红凤工程办公室建立承诺协议关系,资助人和受助生建立履行告知义务的关系。”11月9日,“红凤工程”负责人班理告诉记者,这套体系让“红凤工程”的资助方式多元化,除了资金外,资助人还可以通过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捐赠学习生活用品等方式来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同时每一名受助生承诺在毕业后五年内资助一名“红凤生”,反哺“红凤工程”。

  “红凤生”反哺“红凤工程”

  9月30日,从一名接受资助的“红凤生”转变为资助他人的“红凤志愿者”的范庆媛,在一场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活动上说:“‘红凤工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资助,更让我树立了自信、坚定了信念。”

  范庆媛是澄城县人,200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因为家境困难,学费、生活费成了压在她一家人心里的大石头,范庆媛一度萌生了不上大学了的想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向当地妇联组织递交材料,申请“红凤工程”助学金。经过审核与考察,她顺利拿到了第一笔2500元的资助金。“当时我觉得整个天空都亮了,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范庆媛告诉记者,在“红凤工程”的帮助下,大学期间她每年都能收到2500元的资助金,这成为她大学期间的生活保障。

  大学期间,范庆媛所有的时间都被上课、学习、兼职占得满满当当,每当觉得苦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她的心中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素不相识的人都在帮助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强自立?”范庆媛说,在学习、兼职的空当,她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志愿社团活动。

  如今,范庆媛已是无锡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行政经理,同时还兼任三家创业公司的人力资源顾问。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范庆媛始终不忘帮助像自己一样的贫困女大学生,她用自己的资源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落实实习基地、为“红凤生”提供培训,同时履行承诺资助别的“红凤生”完成学业。

  “我是在‘红凤工程’资助下成长起来的,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女学生走进大学校门,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范庆媛说。

  志愿服务传递爱心

  10月28日,西安医学院红凤志愿者协会的学生们趁着周末将回收的2018级新生军训服发放给农民工。

  “高校‘红凤生’们自发成立志愿服务团队,实际上也是对‘红凤精神’的传承,她们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让温暖和爱心延续。”班理表示,“红凤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与被资助学生保持联系,为学生们举办各类志愿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志愿服务当中。学生们在参与志愿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自信,有了“自助才能助人”的感悟,树立起感恩和回报社会的心态。

  “红凤工程”的发展,离不开众多资助人的无私援助。来自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王海根就是一个“铁杆”资助人。王海根1996年来到西安,一直做钢构工程,2004年起他开始关注“红凤工程”并资助“红凤生”。14年来,他已经资助贫困女大学生110余名。“这些受资助的学生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她们在学生时代自立自强,大学毕业后履行承诺帮助别的贫困女大学生,在她们身上我感受到了爱心的延续。”王海根说。

  截至目前,“红凤工程”累计收到捐款达2300余万元,5504名贫困女大学生接受资助走进大学,其中4914名女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这些已经毕业的“红凤生”中,很多人选择作为西部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服务,或者回到家乡从事医生、护士、教师等职业。她们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尽自己最大能力资助别的贫困女大学生,反哺“红凤工程”,将爱心一代一代传递……

编辑: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