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一线践悟: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新闻 掌中陕西 2020-06-22 10:30:22

  老薛以前“声名远扬”,就连自家厕所堵了、院子脏了也不愿自己收拾,见人就说:“咱是贫困户嘛,被帮是应该的。”现在可不一样了,在政策的支持下,在干部的帮扶中,老薛做起了羊子养殖,还承包了十几亩土地种植酥梨和黄花菜,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薛”。

  他不仅光荣地脱了贫,腰包鼓起来了,盖了新房,买了新车,还积极带动左邻右舍发展产业致富增收。老薛说,以前总认为反正有人帮,自己也不想动,现在真正体会到,要想过上好日子,不能只靠别人递“拐杖”,更要学会自己走。

  前些年,一些地方有个别贫困户,也像从前的老薛一样,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想法,对过苦日子似乎“很习惯”。这几年,类似的现象在身边几乎不存在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更足了。有人参加合作社入股分红,有人自己发展起了产业,有人掌握了技术、经营起了小生意。当然,还有很多人从贫困户变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过上好日子”成了大家努力奋斗的动力源。

  为何会发生这样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这些年,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持续转作风、压责任、出实招,把准了内生动力不足的“脉”,开对了摆脱贫困的“药方”,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政策制定、工作考核等各个方面,更加注重谋长远重实效,加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同时,还注重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引导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心有感恩。

  日常工作中,扶贫干部也切身体会到,送钱送物只能救“近火”,助其自力更生才能解“远渴”。如果长期“包办代替”,并不利于“拔穷根”。他们摆正“扶上马”这个角色,善于从观念上进行引导,扭转了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想法;不大包大揽,改变一些简单的做法,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支持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长远地说,大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内生力量,掌握了一技之长,拿到了致富的“金钥匙”,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作者为蒲城县孙镇黎起村第一书记 刘少平)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