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播撒希望的种子

新闻 宝鸡日报 2019-11-29 10:55:54
\
\
\

  本报记者李一珂

  初冬时节,农忙已经过去,宝鸡高新区各村庄中呈现出别样风景:活动室内,村民围在一起听老师讲课,手中的笔不时在本子上写着;田间地头,农技培训正在进行,远远就听见询问声、讨论声……这是高新区开展技能培训助力就业扶贫的缩影。

  近年来,宝鸡高新区针对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创新培训就业扶贫工作机制,对贫困劳动力由“输血”帮扶逐渐转变为让其自主“造血”脱贫,为全区扶贫干部和贫困户打赢脱贫攻坚战补足了“钙”,提振了精气神。

  精细对标提升干部扶贫能力

  “有了这个教育培训基地,我们村上的贫困户就能接受到更全面的帮扶了!”近日,高新区八鱼镇鱼池村教育培训基地建成投用。这个投资17.7万元、由村企共建的教育培训基地,将为该村贫困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文化教育等“一站式”扶贫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只有扶贫干部发挥出作用,才能将好政策传递给广大贫困户,才能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记者从高新区获悉,在脱贫攻坚战中,他们发挥区域优势,创新思路举措,让扶贫干部发挥主动性,推进村企共建,联系驻区企业与全区86个村精准对接,助力扶贫。

  此外,高新区还通过“大培训”等方式,对扶贫干部开展培训,促进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发挥作用,不断激发扶贫干部的工作热情,解读相关政策,提高帮扶干部的业务能力。

  精准教学每年培训千余群众

  如今,在高新区的村子里,时常可见技能培训活动在开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蔡宇良教授在八鱼镇樱桃基地,为果农们详细讲解苗木品种选择、栽植、配方施肥等知识;市林业系统两名果树专家为天王镇杨家庄村村民讲解病虫害防治、提升果品质量等方面的知识……

  11月18日,记者在高新区磻溪镇刘家山村看到,专家通过讲课和实地讲解等方式,就花椒科学施肥、花椒黄叶病防治等,对农户进行培训,群众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刘家山村的花椒产业发展迅速,村上干部说这和区上对他们的帮扶分不开。从2017年开始,高新区每年都会邀请相关专家、教授来村上讲课,为村民答疑解惑。不少村民说,以前每亩花椒才卖1000多元,经专家指导后,花椒产量高了、长势好了,一亩花椒至少能卖到4000元。

  贫困户程占怀就是依靠种植花椒成功脱贫的。程占怀家有六口人,仅靠他一人打工挣钱,日子过得很艰难。后来,在村干部和扶贫干部帮助下,他种植了近3亩花椒。经专家手把手指导,程占怀家的花椒颗粒大且饱满,仅凭花椒这一产业,年收入就达到3万元。

  “扶贫就是要授人以渔,才能彻底拔掉穷根。”高新区社保中心主任张宝贤告诉记者,高新区扶贫先扶智,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培训和科技帮扶力度,入户调查了解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培训意愿、专业需求,随后区社保中心确定培训内容,分期进村开展培训。目前,高新区已开展过花椒、猕猴桃、葡萄栽培管理,桃、核桃等作务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区上还支持村上设立经济合作社,帮助群众打开销售渠道。2017年以来,就业、创业培训辐射到全区4000多人,今年截至目前已培训1000余名群众。

  精心服务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贫困户大多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没有走出去赚钱的本事。“我们把农村贫困人口组织起来,通过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再把他们推向市场、转移就业,让他们能凭本事吃饭,靠勤劳致富。”张宝贤告诉记者。

  今年,高新区精心服务,针对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专门开展电工、电焊、电商、叉车驾驶、计算机等技能培训,还积极联系企业,促进群众就业。这种“一站式”服务,让不少人成功找到了工作。

  高新区社保中心就业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在磻溪镇和钓渭镇共开展了叉车培训4个班次,培训200多人。这两个镇工业企业较多,对叉车工的需求较大,在培训后,高新区积极联系对接企业,60%的培训学员都顺利找到了工作。磻溪镇张下塬村村民蔺宁博,参加了今年开设的叉车专业培训后,拿到了技能鉴定证书,顺利在辖区企业找到了工作,每月能拿到两三千元工资。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9年开展的各项培训中,培训后已就业489人,其中贫困户238人,就业率达到60%。创业培训后,41人成功创业,成功率达到14%。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