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村村有主导产业 户户有增收项目

新闻 陕西日报 2019-10-18 13:27:07
\
\

  10月11日凌晨3点,赵向荣和妻子就来到了自家的奶山羊养殖场。“收羊奶的车5点就到,我们得在5点前完成挤奶工作。” 赵向荣说。

  赵向荣今年50岁,家住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母亲不幸患癌、弟弟身体残疾、自己有心脏病,高昂的医药费把这个家庭拖入贫困深渊。赵向荣说,以前自己虽然养了几只奶山羊,但根本无心照料。“光看病就让人喘不过气来。”他说。

  2016年,赵向荣被确定为贫困户。千阳县各级部门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引导、项目支持,使赵向荣下了决心,“一定要把羊养好”。目前,他的奶山羊养殖场共有300只羊,年收入20万元。赵向荣成为千阳县的养殖大户,顺利脱贫。虽然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来工作,但赵向荣觉得值。“比起累,贫困才更可怕。”他说。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千阳县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产业为本、精准为要、质量脱贫,变搭载式扶贫为自主创业、变“输血”式扶贫为自主“造血”、变物资式扶贫为永久“造血”,产业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绩,2018年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估A级县。

  政策扶持

  变搭载式扶贫为自主创业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丘陵区,地形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辖7镇65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13.4万人,属国家六盘山片区县和陕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贫困村53个,贫困人口11745户38966人,贫困发生率由32.7%降至1%。

  千阳县不断完善产业扶贫奖补措施,出台《产业扶贫项目风险防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施办法》 《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实施办法》 《农村产业扶贫资金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产业搭载分红模式,提倡多劳多得、多劳多分,采取全要素搭载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在农业园区务工学艺和自主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南寨镇南寨村有962户2817人,4756亩耕地,目前未脱贫贫困户8户18人。南寨村推行“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脱贫带动模式,建成矮砧苹果示范园2000亩,建成矮砧苹果育苗基地510亩,去年村民人均收入7600元。据南寨村第一书记邵斌强介绍,“政策扶持”主要是指财政资金的支持,村上建矮砧苹果示范园,县财政给予2万元/亩的财政资金支持。目前农户收入主要来自三大块:一是土地流转收入每年800元/亩;二是村民务工收入,在苹果示范园打工,每年有1.2万元左右的收入;三是村集体每年3000元/户的分红。

  据千阳县产业脱贫办公室介绍,千阳县在所有贫困村都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与项目实施主体签订资金投资及回收协议,项目收益统归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对收益进行二次分配,重贫多分、轻贫少分。脱贫攻坚期内,70%的收益向贫困户分配,20%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10%用于提取公益金和风险基金。脱贫摘帽后,收益归村集体,拿出一定比例解决新出现的贫困问题,增强村级组织解决贫困问题的能力。近三年来,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为8026户贫困户搭载分红1045.5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群众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8.5万亩,其中1974户贫困户参与矮砧苹果流转土地6300亩,亩均土地租金收入650元至850元。全县1万多人在产业园区打工,其中贫困群众1575人,人均年工资收入2万多元。2016年以来,千阳县连续投入产业直补资金723.3万元,其中种植业220.1万元,养殖业503.2万元;引导3933户贫困群众发展蔬菜、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面积4484亩;引导2178户贫困户发展中蜂、肉牛、肉羊、土猪等生态养殖产业20384头(只、箱),户均增收1438元,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按期脱贫,实现了由搭载式扶贫向自主发展模式的转变。

  技能引导

  变“输血”式扶贫为自主“造血”

  “发展缺信心,作务缺技能”是贫困户致贫的主因之一。千阳县针对贫困群众不会、不敢、不愿创业的思想实际,制定农民技能培训全覆盖方案,整合各方资源,围绕主导产业创办“田间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县内龙头企业多方合作,帮助农民学习现代农业作务新技术,使他们成为新型技能型产业工人。目前,千阳县已在贫困群众集中的张家塬、南寨等镇设立4个教学点、22个教学班,创办科技书屋;在西农苹果试验站、海升示范园、华圣苗木繁育中心设立3个实训基地,让农民跟着专家教授学。

  “田间大学”犹如久旱逢甘霖,送来“及时雨”,激活了渭北旱塬“一池春水”。农民进课堂、进果园、学技术、比技能蔚然成风。

  10月11日,记者见到蒲维科时,他正在自己承包的30亩矮砧苹果园里劳动。“今年已进入盛果期,销售收入近20万元。” 蒲维科说,“不久前,县上组织苹果大赛,我的苹果拿了两个优胜奖!”

  蒲维科是千阳县草碧镇龙槐塬村人,今年45岁。2014年,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父亲也因车祸不幸离世,加上还有三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蒲维科成为了村里典型的贫困户。2016年,蒲维科听说县上办起了“田间大学”,来了黄头发、蓝眼睛、大鼻子的“洋教授”,不但讲解先进的矮砧苹果作务新技术,还在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他就返回了家乡。

  刚开始,蒲维科对矮砧苹果作务技术一无所知,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走进华圣公司边看边学。白天,他跟着公司技术员学理论、学修剪、学施肥。晚上,他就抱着《苹果矮化自根砧栽培》等书本学习,把没有弄懂的问题记下来,向技术员请教。很快,他就学会了“大苗建园、矮砧密植、格架栽培、水肥一体、机械作务”等现代苹果种植新技术,并掌握了幼园发展林下经济的基本原理。

  蒲维科学了新知识、理出了新思路。他带头承包30亩地,全部栽植矮砧苹果。2016年第一年建园后,套种西瓜、红薯、辣椒等作物,当年收入5万元。蒲维科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员、脱贫明星,他因势利导,指导全村发展矮砧苹果园600多亩,为全村致富增收蹚出新路子。

  项目推动

  变物资式扶贫为永久“造血”

  千阳县针对自身脱贫能力不足的贫困户,改变以往送钱送物的帮扶方式,将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载捆绑发展,按照“农业园区+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等五种产业搭载模式,让新型经营主体带领贫困户发展苹果、蔬菜、核桃、养殖等高效特色经济项目,让家家户户都有短期增收项目和长期致富产业。

  针对“贫困群众不知道怎么干、帮扶干部不知道怎么扶、社会力量不知道怎么帮、扶贫政策不知道怎么落地、帮扶成效不知道怎么评议”等问题,千阳县动员所有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向上对接资源,向下对接需求,将村级项目分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优化四大类,户级项目分为产业脱贫、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金融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八大类,梳理汇总,建立县镇村三级“项目超市”。贫困户及各方帮扶力量像选购商品一样,通过贫困户自主选领一批、省市县帮扶单位及帮扶干部认领一批、社会各级力量帮扶一批、县镇两级政策对接兜底一批“四个一批”模式认领,实施村级项目2424个、户级项目11.26万个,确保了资金管理、过程管理、绩效评估“三个规范”,实现了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脱贫成效“四个精准”。

  针对脱贫攻坚以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逐年增加,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千阳县成立产业脱贫办公室,从脱贫项目库的建立、年度扶贫项目计划的制定到任务落实、资金拨付报账,都由一个部门全程监管,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清,形成了多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扶贫专项资金专业管理模式。四年来共整合涉农资金6.5亿元,其中4.3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占整合资金的66%,撬动了6亿元的社会资本及金融扶贫资金。

  截至目前,全县共投放产业扶持资金4.3亿元,扶贫贷款1.2亿元,扶持7884户贫困户发展矮砧苹果、蔬菜、中药材等8000多亩,发展禽畜养殖1.4万头(只),打造“一村一业、数村一品”脱贫产业示范基地25个,带动全县发展各类种植业5万亩、养殖业3.3万头(只),覆盖所有贫困村和95%的贫困户,真正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长久脱贫不返贫的目标。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