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兜牢底线保民生 一个不少奔小康

新闻 商洛日报 2021-02-03 12:41:48
\
\
\
\

  商洛是集中连片贫困区,六县一区就有5个深度贫困县,扶贫任务异常艰巨。在脱贫攻坚这场彪炳史册的战斗中,广大基层民政干部把初心融入民政事业的务实担当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进,积极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救助服务,坚定不移守牢弱势群体的民生底线,一项项普惠政策的精准落实,为社会发展大局稳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出民政人的力量。

  多措并举 强化宣传

  为了提高政策知晓率,市、县区、镇办、村(社区)四级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各县区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送社会救助政策短信,通过《商洛日报》、门户网站等定期解读社会救助政策。市救助中心分级分批对市、县区、镇办专兼职民政干部和社会救助业务人员进行轮训,编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知识60问》《走出城乡低保十大误区》、政策解读折叠彩页、兜底保障政策解读漫画等宣传册。制作兜底保障政策解读漫画宣传电子短片,在全市所有镇村播放6000多场次。在科技宣传月,开展以“筑牢底线,阳光救助”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

  规范管理 精准施策

  实施“四规范”,让社会救助风清气正。执行政策规范。结合商洛实际,出台《商洛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改善商洛市城区困难群众生活的意见》等,做到执行文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走样。各县区出台的相关文件及时、齐全,救助标准执行到位。规范工作机制。制定《商洛市社会救助工作管理规范》,市、县两级成立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社会救助统筹协调、“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主动发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监督检查等5项长效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国务院第162次常务会精神,市、县、镇三级均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全市各镇办便民服务中心“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标识完备,救助政策、转办分办流程上墙,承办单位人员职责明确。各行政村(社区)均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成立社会救助领导小组,落实办公场所和协理员,极大方便群众求助。职责主体规范。严格落实镇办政府审核、县区民政部门审批“两个主体”责任和村(社区)“五个协助职责”,厘清县区、镇办、村(社区)三级社会救助职责,夯实了工作责任。操作程序规范。编印《社会救助工作规范操作手册》,发放到全市县、镇、村三级社会救助工作者手中,将对象认定、救助标准、审核流程、日常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各级既不能越权办理,也不能失职渎职;既不能随意减少规范性程序,也不能设置繁杂的程序。

  “四到位”“四精准”实现应保尽保。脱贫攻坚工作中,精准救助是根本。市民政局坚持政策执行、入户调查、动态管理、监督检查“四个到位”,实现运用政策、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和分类施保“四个精准”。采取“听、看、算、访、评、核”六步工作法,全面开展入户调查和季度复核,精准识别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充分利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加大核对力度,有效解决了救助对象收入核定难问题。做到“有进有出”,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安全管理“四个一”,敬老院四季平安。各特困供养机构每个月开展一次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对所有特困人员开展安全管理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专题培训,每季度开展一场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和护理知识、技能培训。各特困供养机构将“四个一”制度的落实,纳入规范化创建验收重点量化指标和绩效考核内容。全市特困供养对象统一供养标准、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管理表册、统一管理档案,确保特殊群体生命安全、生活舒心。

  健全机制,筑牢底线。完善救急机制,各县区临时救助“分级审批”和“先行救助”工作机制全部建立,98个镇办都建立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用于紧急情况临时救助的资金支出和镇办直接审批的临时救助资金支

  出。签订照料护理协议,制定下发了市民政局《关于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的通知》,各县区全面签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协议,进一步明确委托照料服务内容和责任。建立防返贫机制,各县、镇、村(社区)建立兜底保障边缘户、监测户、低收入家庭台账,村级信息员定时走访调查,及时摸排。一旦家庭出现特殊情况,快速响应服务队先用临时救助储备金救助,再按程序将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事前救助与事后救助相结合。

  推进信息核对,公正阳光救助。建立《商洛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商洛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实施方案》和《商洛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操作暂行办法》,各县区对核查对象、内容、方式、流程、部门职责和责任追究等作出明确规定,完成与市公积金、财政、人保健康公司等11个部门数据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构建信息横向共享、资源上下互补、业务紧密协同的核对模式,提高对象认定准确率,使社会救助更加公正、阳光。2016年至2020年,市本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核对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信息8.6685万户次33.0133万人次,核对特困供养人员2.3949万户次2.4324万人次。全市总计预警信息1.1553万户次2.1088万人次,检出率1.63%,为社会救助对象精准识别和认定作出重要贡献。

  强化督查 确保实效

  为了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民政兜底保障工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扎实落实兜底行动,明察暗访,精准兜底对象,确保兜底精准识别到位、政策执行到位、动态管理到位。为此,市民政局2019年仅兜底对象的认定进行了四巡暗访督查。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归纳总结、通报、整改。全市累计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2116户6437人;累计纳入低保对象9250户2.1326万人,其中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病、重残对象纳入3562户3823人,最后确定29008人为兜底对象。

  农村低保专项整治,救助公平公正。市民政局举办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暨兜底脱贫工作培训班,开展以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媒体舆情管理和预防职务犯罪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提高民政干部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以“五抓七排查”为抓手,排查在册低保户、动态管理退出低保户、建档立卡内未享受低保贫困户、建档立卡外未享受低保困难群众、3年来申请低保未批准的家庭、个别信访户以及国家公职人员及亲属享受低保情况,杜绝“人情保”“关系保”“政策保”“漏保”等问题。联合省纪委《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低保工作中的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3年来,处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案12件,14名干部受到纪律处分。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活动,给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2020年,脱贫攻坚到了滚石上坡的关键时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坚持“不漏一户一人”和坚守“最后一道防线”的底线思维,市民政局进行了三轮督查,严格检查各县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采取边排查边纳入的方法,将符合条件者及时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2020年全市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1.4922万已有1.4594万人纳入低保或特困范围,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特困占比由2019年12月的82.36%提高到现在的97.68%,低保覆盖率由2019年12月的6.05%提高到目前8.16%,充分发挥了脱贫攻坚兜底作用。

  牢记使命 开拓创新

  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了这个“重要使命”和“庄严承诺”,商洛民政干部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社会救助规范化,夯实兜底基础。2016年,为了扎实开展“五个一批”中“兜底脱贫一批”工作,民政部门以“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活动”为抓手,决定用3年时间,开展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活动。在基层民政干部和各级的共同努力下,于2018年底全市98个镇1283个村(社区)全面创建成功并予以授牌。2019年进行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工作“回头看”,使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精准化。这一做法受到省民政厅高度称赞,多次在省厅脱贫攻坚会议上交流,多个市前来学习借鉴。

  大胆实践,积极创新。镇安县依据国家无劳动能力认定标准,探索兜底对象的认定办法,研讨、摸索出兜底对象“户分三类,精准兜底”的方法。将建档立卡中的贫困户划分为有劳动能力户、弱劳动能力户、无劳动能力户,把所有的扶贫项目都无法使其脱贫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认定为兜底户。在推行“户分三类”工作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别,实施分类精准救助。部分低保户通过扶贫政策扶助超出低保条件,使用“渐退帮扶”措施延长发放6个月或18个月的低保金,确保实现“兜得住、兜得准、兜得实、兜得牢”。

  注重救助实效,服务上求质量。我市特别重视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服务工作。近几年,敬老院基础设施改造和服务质量大提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对既无劳动能力,又没有良好的住房条件的兜底户,动员其入住敬老院。山阳县在全市率先投入1560万元对闲置的乡镇政府或学校进行改造,建立5所保障院,把5个镇620户兜底对象集中安置在保障院,配齐生活用品,让兜底对象过上现代化生活。把“老、弱、病、残”安置在兜底院,有打工能力的人外出务工挣钱。洛南“六抓八强化”织牢兜底保障网、商南“八聚焦”尽锐出战筑牢民生底线、丹凤“主动发现、随报随批”、柞水“聚焦总目标,打好组合拳”等等各具特色的方法,有突破、有创新,使兜底脱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敞开救助绿色通道,使社会救助及时有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市民政部门积极开展网络在线受理申请临时救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服务,非接触式服务取代窗口业务办理,避免人群聚集接触感染。目前,全市网上申请救助98个镇办普及率达100%,累计救助1.1484万人次,支出临时救助金1257.7万元,救助5301人次。

  攻坚克难 聚力兜底

  5年来,市民政部门以织密织牢农村低保保障网、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保障网、临时救助救急难保障网、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网、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网、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保障网为目标,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助推脱贫攻坚,汇聚公益慈善和社会工作人才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强化民政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基层工作同志认真落实每个工作环节,市救助中心全体干部积极开展指导、检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于2020年7月胜利完成了10个百分百。即100%的县区落实居住地长期公示制度,100%的县级细化“先行救助”“分级审批”政策措施,100%的镇办均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100%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签订委托照料服务协议,100%的县级开展社会救助购买服务工作,100%的县区年度内启动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100%的镇办实现社会救助全流程网上办理,100%的县区发挥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作用,100%的镇办健全和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100%的村(社区)健全和完善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和困难群众帮扶快速响应机制。

  截至目前,5年内全市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55.5万人次,保障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0.63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23.27万人次,共投入62.55亿元用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市农村低保保障率达8.16%,居全省第一,我市兜底脱贫工作省厅考核也位居第一。

  民政聚力兜底,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让我们满怀喜悦,在“十四五”规划开启之际,继续发扬兜底脱贫工作的顽强拼搏精神,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扬帆起航!(文字 贺秦菊 摄影 李月静)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