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他从维持温饱到年收入超10万元

新闻 商洛日报 2020-12-29 10:25:54
\

两个儿子获得的奖状贴满墙,这是朱正仁引以为豪的事。

\

养猪产业是朱正仁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收入来源

  从四处打工维持家人温饱,到蝶变为一名养殖场的小老板,从一度负债到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脱贫致富新星,朱正仁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却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深冬季节的银花河畔,寒风刺骨。12月17日一大早,迎着晨光,丹凤县土门镇七星沟村河口组的朱正仁就起床,在鸡鸣和狗吠声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清理猪舍、给猪饮水喂食……养殖场的200多头猪是一家人的收入来源,也是这些年他用汗水换来的家底。

  今年38岁的朱正仁瘦高的个子,说起话来满脸笑容。走进朱正仁的家,只见一面墙上贴满了大儿子朱锋、小儿子朱玉的奖状。“这都是两个儿子这些年获得的奖状,只要儿子获奖,我就给他们奖励!希望他们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朱正仁笑着说,我们穷不离猪,富不离书。

  七星沟村河口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20多年前,朱正仁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勉强上完初中后,就去渭南一家技校学习厨师手艺,毕业后去北京闯荡。后来,由于年迈的父母患病,孩子年幼,加之弟弟残疾,他不得不返回家照顾父母,照看年幼的孩子。无法外出务工挣钱,一家人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咱有手有脚,只要能动弹,就得靠双手脱贫致富。”虽然人穷,但志不穷,朱正仁一直在思索发展什么产业,靠什么来提高家庭收入。

  2015年,朱正仁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作为精准帮扶的对象,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包扶干部多次入户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生活现状,分析致贫原因、发展制约因素,寻找致富途径。包扶干部先后组织朱正仁参加了各种农民夜校培训、产业发展培训,并组织和他一样有创业意愿的乡亲实地参观了一些产业发展模范户的经营状况。在一系列的培训和参观中,朱正仁的思路逐渐清晰,眼界也开阔了。后来,他把想发展养猪产业的想法告诉了帮扶干部。经过“四支队伍”反复商讨,觉得他应该借助房前屋后开阔的优势,大力发展养猪产业。

  机遇稍纵即逝,说干就干,朱正仁当即启动养猪产业。七星沟村“四支队伍”从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他,帮助他办理、申请了养殖场手续、产业贷款等。朱正仁也不等不靠,四处筹资,先后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养猪场、购买了饲料加工设备等,开始走上了创业的新路。

  熟悉养猪的人都知道,近两年养猪可谓是风生水起,只要进入养猪这个行业,基本上都能赚钱。但是,赚钱的同时你会发现赚的人多,赔的人也多。前几年,由于市场等因素,朱正仁养猪几乎是在赔钱,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创业的激情。

  一有时间,朱正仁就学习选优质种猪、摸索养猪窍门、学习疫病防治,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在养猪过程中,他起早贪黑,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正仁通过养殖“关中黑”,采取自繁自育,用粮食喂养,养猪规模越来越大,肉品质也越来越好,往往是供不应求。他靠勤劳的双手,坚强的毅力,经过努力,加之市场行情看好,这两年朱正仁的养殖场开始赚钱。因市场需求量大,他渐渐发起了猪“财”,脱了贫,挣了钱,朱正仁的精神头也越来越好:“现在越干越有劲,生活也有奔头了!”

  2018年,朱正仁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七星沟村监委会委员。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朱正仁将自己养的一头大肥猪屠宰后,捐赠给土门镇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值守人员,为他们改善伙食。他还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带动周围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我的养殖场存栏近300头猪,估计今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谁能想到,我一个贫困户,短短几年时间,在镇、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同志的帮扶下,靠养猪不仅能够脱了贫,还走上了产业致富的康庄大道。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这些热心、真情扶贫的恩人们!”朱正仁说着,脸上挂满了笑容,眼里是满满的幸福。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