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眉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新闻 陕西日报 2020-11-09 10:52:50
4e129d77-34f8-461a-ae07-52600111389e.jpg

  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

ad567ae0-c450-4fda-ba0b-d30f2b4a15da.jpg

  果农采摘猕猴桃。

c51de022-f219-4530-bdac-d2a7b558d4ed.jpg

  眉县农技干部在田间地头指导果农科学栽培。

  “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

  ……

  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

  13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岑参在太白山脚下,吟诵出这首清丽的田园诗时,绝不会想到,千年之后的这片热土上,猕猴桃早已跳出“中庭井阑”,开枝散叶到30.2万亩,成为“中国猕猴桃之乡”。更不会想到,这里靠着这“一架猕猴桃”,在脱贫攻坚战中“胜事”连连,贫困人口脱胎换骨,实现了真正的命运逆转。

  时光如梭,就在五年前,和“贫穷”这一仗,曾巨石般压在眉县县委、县政府心头——数据显示,2016年,眉县全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37个、贫困人口高达22647人。

  娶媳妇,难;盖新房,难;学技术,难;上好学,难;做生意,难……难道就让这些父老乡亲祖祖辈辈“难”下去?绝不,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伊始,眉县就坚定地立下了高质量脱贫攻坚的军令状。

  秦岭的大山林红过五遍,果园中的猕猴桃挂果五茬。依托这小小的猕猴桃,眉县首开建城史上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先河,在田园间展开了一场战天斗地的产业扶贫变革。如今踏上这片863平方公里的热土,勃发的生机扑面而来。五年反贫困斗争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以浓烈的色调,绘就出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全力以“扶”

  “山狗成群不咬狼,

  三马一套难碾场。

  麦子稠了不打粮……”

  这是一首在宝鸡乡村广为流传的民谣,尽管作者已不可考,但西府人常用这首富有深意的民谣教育后人——想干成一件事儿不能一拥而上,要突出重点。

  同样,眉县深知在产业扶贫领域也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关键点在哪里?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500米海拔之上,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沃土,丰富有机质土壤栽培,太白山纯净雪水灌溉,猕猴桃典型的优生区……如此资源,大有可为,关键看的就是依托这天赐猕猴桃生长之地,全力以“扶”贫困人口。

  知易行难,一个“扶”字,可谓点多面广,技术、资金、志气……怎么“扶”?成为眉县的一道必答题。

  扶贫先扶志。果园作务遵循着农业千古不变的真理——“汗滴禾下土”。

  眉县槐芽镇槐西村贫困户张吉唤,虽然家中拥有2.5亩猕猴桃园,但却一度不知“汗滴禾下土”的含义。在村里人看来,他总是日上三竿才起床,桃园里杂草丛生,枝瘦叶萎。金秋时节,别家一亩地喜气洋洋地卸下3000多公斤猕猴桃,而他家不过是个零头。脱贫攻坚开始后,在干部的帮助下开了窍,早出晚归,精心务桃,短短一年多时间,居然成了万元户,还新买了农用三轮车,“突、突、突”下地,好不神气。

  扶贫要扶技。所谓“一个汗滴摔八瓣”是笨办法,现代化农业讲求的是科技先行。

  王岁怀,53岁,眉县农技中心特聘土专家。短短两年,他就在眉县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儿”——40多个以猕猴桃为主业的村庄中,超过3000人成了他的“学生”。怎么施肥才精准、枝条怎么修剪才科学、病虫害怎么防治才有效?……在村民心中,他的课堂最有泥土味,最有操作性。齐镇村贫困户霍小强家的猕猴桃,在他手把手地教授下,不过两年光景每亩产量就从1000公斤增产到3000公斤。他欣喜地告诉老王:“你送的不是技术,是真金白银哩!”如今,在眉县广袤的乡村中,王岁怀这样的土专家已经达到1200多名。

  扶贫扶在关键上,如此才能让贫困人口放开胆子,迈开步子。2016年至今,短短五年,眉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贫困户产业直补政策,对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予以资金支持,累计发放产业扶持资金达到3323.96万元。在扶持资金的帮扶下,贫困户新栽猕猴桃3588亩,猕猴桃高接换头609亩,进一步壮大了贫困户产业规模,提升了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志智双扶,提振了贫困户发展的精气神。

  全力以“富”

  “七寸的碟子八寸的碗,

  叫声那连手快快干,

  吃饭不要端大碗,

  做活不要溜地边……”

  “溜地边”是西府方言耍奸溜滑偷懒的意思,“连手”则指一起干活的工匠,祖祖辈辈的眉县人相信,要想富裕,就决不能“溜地边”,而要“快快干”。

  首善街办王长官寨村59岁的贫困户张连生,去年凭借“快快干”在原有四间平房的基础上,加盖起二层小楼,屋外瓷砖贴面,屋内家具一应俱全。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人,曾被一个“穷”字逼得走投无路。

  11年前,张连生还是家里的顶梁柱,下地干活是公认的好把式。然而,突如其来的脑出血,却改变了这个家的轨迹。求医问诊,留住了自己的命,却留不住一家人半辈子的积蓄,甚至还欠下亲朋好友6万元。直到眉县脱贫攻坚开始加速,不过短短几年,依托家中的6亩猕猴桃,他“像做梦一样”,实现了人生的“三级跳”:

  第一跳,镇上的猕猴桃专业培训班,他满满当当记下一大本笔记,先富了“脑袋”;第二跳,剪枝、摘心,干部全程帮扶下,6亩猕猴桃园产量稳步提升,从7000公斤稳步提升到今年的1.3万公斤。一声汽笛响,地头直接卖给果商,真金白银到手7万多元;第三跳,还清外债后,他盖起二层楼,还亲手从县城买回了50英寸的大彩电。

  “大翻身哩!”张连生笑着说。他相信,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同样实现“大翻身”的还有眉县凉阁村39岁的贫困户吕亚娟。这个朴实勤快的农妇,在丈夫因病去世后一度慌了神。苍老的公公、年幼的女儿、高筑的外债,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种植猕猴桃需要劳力,她一个农妇又该怎么办?在政府的帮助下,她被安置进入距离凉阁村不远的太白山美源果品有限公司当上了工人。掰着指头算算账,这可真是一个好工作:一天70元的工资,活儿也不累,还可以就近照顾家里;因为是贫困户,她只要按时上班,每个月还能多领50元奖金;一年上满9个月,每年还能领到500元的年终奖。除此之外,她家的5亩猕猴桃还在公司参股,每年都能领到分红。现在,靠着她的打工收入,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日子又有奔头了!”吕亚娟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子坚定。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而帮助这些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帮扶却是“看得见的手”。

  让我们来看看这双“看得见的手”的成绩单:眉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政府支持+主导产业+贫困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村党支部+互助组织+贫困户”“技术团队+职业农民+贫困户”“电子商务+帮扶干部+贫困户”“集体经济+扶贫基地+贫困户”模式。截至目前,眉县贫困户种植猕猴桃1.57万亩,贫困人口人均产业收入达到2900元,依靠产业发展实现脱贫的贫困户达到6000多户1.8万多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已经实现中长线产业全覆盖。

  全力以“福”

  “拉起夯啊,吃上劲啊,

  一夯接一夯啊,

  夯夯要砸实啊,

  再加一层土啊!

  房子盖得嫽呀……”

  打好夯盖起新房时,人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眉县县委、县政府看来,为贫困户铸就幸福,与打夯盖新房有着异曲同工的道理——必须一夯接一夯,苦干实干加油干,依托猕猴桃产业,打造出幸福的“四梁八柱”。

  前所未有的覆盖面,为产业扶贫竖起了“好地基”。眉县在全县范围内,精挑细选出8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业扶贫结对帮扶活动,采取1+1+N的方式,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农资配送、订单生产、果园托管、建立基地、吸纳就业、入股分红等十大产业扶贫活动,确保每个村、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个新型经营主体结对帮扶。目前已与8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及3017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累计与贫困户签订猕猴桃生产订单2.1万亩,为贫困户发放农资1346吨,托管贫困户果园3000多亩,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1233场次。

  前所未有的嵌入方式,让产业扶贫有了“好柱子”。眉县联合齐峰、秦旺等6家重点合作社,建成市级“嵌入式”产业脱贫示范基地8个,其中“订单生产”模式4个、“入股分红”模式3个、“托管代养”模式1个。8个基地与贫困户均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与567户贫困户签订了猕猴桃生产订单,参与入股分红贫困户186户,托管代养500余户贫困户猕猴桃果园,带动贫困户120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前所未有的“电商”接入,让产业扶贫“触电”后一片光明。眉县构建出“电商平台+电商企业+贫困户”电商扶贫模式。全县建成眉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12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000多户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地加入到电商行列中,全县4300余户贫困户借助网销猕猴桃,900余名贫困人口通过电商产业链实现就业,16户贫困户因从事电商或为电商供货脱贫。与此同时,眉县还联合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举办“太白山下3000个希望—聚寻农”眉县猕猴桃首发仪式、京东眉县猕猴桃专场电商扶贫销售等活动,带动154户贫困户猕猴桃全部在网上销售,销售额达到450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

  众多的“前所未有”中,贫困户幸福满满,也以前所未有的脱贫速度摘掉了“穷帽子”,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无产业、无资金、无技术等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诗经》中的猕猴桃园,生机盎然,诗情画意。新时代的今天,这种地表枝枝蔓蔓的作物,不但在眉县的大美山水中扎下深深地根系,更在脱贫攻坚中结出累累硕果。正如眉县县委书记刘志生所言,在脱贫攻坚这场前所未有的战役中,猕猴桃正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力,可以说成千上万的贫困人口是赢家、遍布城乡的经营主体是赢家、面向未来县域经济是赢家,可谓实实在在的“一举三赢”。他铿锵有力地说:“依托全县30.2万亩猕猴桃优势产业,聚力解决相对贫困,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将产业兴旺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创新优化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高产业富民增收效益,聚焦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打造成乡村振兴关中样板。”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