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小小香菇拓宽乡亲致富路

新闻 商洛日报 2021-03-02 11:16:25
\
\

  2月23日,风和日丽,在山阳县延坪镇马家店村的道路旁,说话声此起彼伏。一旁的消毒锅炉炉火烧得正旺,不远处的香菇大棚错落有致、排列整齐,菇棚里十几个妇女正忙着装香菇菌袋,男劳力正在运输菌袋。笔者在这里见到了山阳县致富标兵、旺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龙。

  马家店村山大沟深,是山阳县最偏远的一个村。说起过去,村民直摇头叹息:“晴天到处是灰,雨天到处是泥。耕种靠天吃饭,运物肩扛担挑!”如今,通过脱贫攻坚和村民齐心努力,村里已发生巨大变化,村民吃穿不愁,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产业种类多样,村民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日子。

  10年前,陈龙还在河南一家矿上打工,虽然收入比较乐观,但每次回家看到乡亲们靠天吃饭的贫困现状,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每每思念家人,只能靠电话联络,面对家人的埋怨陈龙有苦难言。后来,攒了点积蓄的陈龙决定返乡创业,最初结合家乡的土质及气候条件,他种植了10亩地的青桐树苗和10亩地的黄姜,收入还不错。但陈龙并未满足于此,他想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发展多种产业。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亲戚家里种植了10万袋香菇发展得特别好。于是,敢想敢干的陈龙就走上了种植香菇的道路。

  种植香菇是一门技术活。起初,陈龙是一个门外汉,对香菇的种植技术知之甚少。但陈龙是好学的,只要打听到哪里香菇种得好,他就赶往哪里,常常无偿给别人帮忙,只为学到更好的技术。经过不断学习钻研和实践总结,现在陈龙已成为种植香菇的行家里手。陈龙说:“只有将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种植才能获得成功。”

  5年来,陈龙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发展香菇种植,成立了旺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香菇大棚目前发展到8个,种植香菇已有10万多袋。陈龙在发展香菇种植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乡亲们。他不仅让乡亲们来合作社做工,还积极鼓励他们也种植香菇,无偿传授经验并进行技术指导。

  刚开始,村民都不敢尝试,觉得在穷乡僻壤的地方种植香菇,投资大、难成功,即使成功了也难销售。陈龙就给乡亲们介绍种植香菇的好处,并承诺会一帮到底。在陈龙的带动下,大家才打消了顾虑。每年五月份,陈龙都要对菌袋进行挑选,将可出菇的优质菌袋以每袋4元的价格出售给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拉回家自己种植,没劳动能力的可以在合作社入股,年底享受分红。

  靠着勤劳的双手发展香菇种植,陈龙和乡亲们的日子都好了起来。现在马家店村的村民已离不开旺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了,马家店村也成了“香菇小村”。

  朱玉垚家是山阳县延坪镇铁炉村的贫困户,2016年通过移民搬迁入住马家店村。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朱玉垚,每天的开支让他愁眉不展。当旺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招聘采摘香菇的工人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虽然每天得忙碌9个小时,但活不重,每天还能赚70块钱呢!”朱玉垚开心地说。

  因病致贫的李某,多年前在河南矿山打钻落下三期尘肺病,呼吸困难,失去了劳动能力。儿媳嫌家里穷,与儿子离婚。妻子刘某既要照顾李某,又要照顾孙子,全家的花销全凭儿子在外打工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后来刘某就到合作社做工,家里的日子才算真正好起来。刘某说:“现在我在家门口的合作社务工,干活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方便,既照顾了老伴和孙子,每天又能挣到70元。”

  正在合作社忙碌的徐学琴说:“在这儿加工袋料、灭菌、养菌,种植香菇,那叫‘得劲儿’。以前,自己种植香菇,每次灭菌都是在蒸锅里进行的,这个过程需要烧柴,三天三夜甚至五天五夜方可完成,灭菌过程繁琐复杂。而在合作社灭菌,省时省力,效果还好,出菇率比农户用蒸锅灭菌高出25%。在养菌和出菇阶段,农户如果自己种植,需要寻找合适的场地,购买遮阴网等,而在合作社种植,这些都不成问题,省时省心省力。”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在香菇棚里,陈龙边忙边说:“这里气候适宜香菇生长,一年收入15万元没有问题,目前能带动12户贫困户受益,每户年分红2000元,带动群众就近就业20人,人均年务工收入1.2万元以上。”正说着陈龙的电话响了,接完电话陈龙说:“是湖北十堰的一个商贩打来的电话,一次性需要购买2000斤干香菇。每年香菇采摘结束,烘干之后,西安、湖北、安康的商贩就上门收购了。”

  谈起今后的打算,陈龙这样说:“只要肯努力,梦想就能实现。计划在3年内再次扩大香菇种植区,种植20万袋香菇,并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真正做到‘小香菇、大产业’。”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