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书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新闻 渭南日报 2021-01-05 10:40:56
\

  本报记者 毕云丹 通讯员 武亚青

  在澄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朱绒通过人社局的就业帮扶,成为持有月工资3000元的工人,她感受到了人社帮扶的温暖和社会关爱的温度。和她一样受益的还有残疾人石军芳、普通群众贺红梅等3万澄城县群众,通过就业,他们走出贫困,拥抱光明,感受爱亦创造爱。

  当群众的脚步踏进人社服务大厅,大到工作人员温情的迎来送往、免费的打印复印,小到暖心的老花镜,都在传递着他们的服务温度。

  工作涉及到哪里,人社局就把政策和服务提供到哪里。学政治,学业务,编印《成长在人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最好的自己回报当地群众,用服务书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实施就业政策 筑牢民生之基

  就业是民生之本。

  在澄城县惠安苑安置点内,朱绒、石军芳等建档立卡贫困户坐在豪嘉服饰加工厂缝制车间的机器前忙碌着。

  “不出远门,一个月两三千元的工资,美着呢。”朱绒是澄城县尧头镇石沟村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是缝制车间一组的小组长。经过县人社局免费培训,她从农民成了工人。

  石军芳因身体残疾,一度为未来发愁,是社区工厂给了她新的希望。她说:“有了工作,活着才有价值。”

  截至目前,该县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614人。近几年,人社局鼓励吸引县域内优秀企业申报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发挥就业扶贫载体的示范效应。今年认定两个县级就业扶贫基地,5个社区工厂,吸纳7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就业,落实奖补性职介补贴、一次性岗位补贴及场地租赁费等共计7.15万元。

  另外,普通群众贺红梅通过人社局的家政服务培训,拥有了挚爱的事业,月工资由2500元涨到1万多元,年薪10多万元,让“澄城阿姨”叫响全国。

  人社局还在各镇村累计开发704个特设公益性岗位安置“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利用光伏电站收益资金,统筹开发了1365个临时性疫情防控公益专岗,安置暂时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业。举办苏陕协作专场招聘会4场次,开展苏陕协作技能培训班两期,创建苏陕协作就业扶贫社区工厂3家,吸纳39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间,全市首家开设农民工返岗专车护航农民工外出务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专程到车站为首批外出务工人员送行,举行了欢送仪式。输出12259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1189人。

  织牢社保网络 兜住民生底线

  民生连民心,民生聚民力,民生系福祉。

  人社局以“陕西养老保险”手机APP认证为主,委托参保单位自主认证为辅,建立特殊人员数据库,采取走访、慰问等方式上门服务,实现重点人员重点服务。

  人社局严格把控调整养老保险待遇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为全县符合条件的4793名退休人员调整待遇并按时到位。落实网上经办举措,坚持减一增一的原则,实时跟进重算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对重新核算的基本养老金做到多退少补,保证养老金足额发放到位。

  在工伤、失业基金征缴工作上,按照收、管、支相分离的原则设置了工作岗位,建立了岗位职责上墙制度,做到工作人员责任明确化;建立了《业务办理流程》,实现操作规程透明化;建立了印鉴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内网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制度管人,明确权责关系。

  人社局工作人员进村入户逐人全面核实人员的参保情况,利用系统对比查询未参保人员,准确掌握全县应参保人数、未参保人数、重复参保缴费人数、中断缴费人数、重复领取待遇人数,做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知晓率、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发放率、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率、参保人员的参保信息准确率“四个百分之百”。

  激发人才活力 服务区域发展

  人才是一个地区、一个产业、一座城市强盛的智慧支撑和动力源泉。

  2020年,人社局通过各类方式引进人才215人,其中按类型分事业单位招聘79人,特岗教师任职期转正84人,高层次人才6人,面向县域外公开选调优秀教师12人,基层卫生院专项招聘13人,医学类定向生招聘18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3人,充实了全县干部人才队伍。

  人社局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开展教育系统岗位指标设置政策指导工作,优化人才结构,匡正用人导向,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倾斜。做好聘用合同的推行管理,推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督促指导县政府所属事业单位规范签订聘用合同,确保应签尽签,实现聘用合同签订全覆盖。

  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实现了向基层倾斜,放宽了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推荐各镇办上报的248名同志为市级农村实用人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立长效机制 和谐劳动关系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0年10月,便民服务大厅劳动仲裁窗口来了一名群众,他因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公司无故辞退劳动者,双方协商无果后来申请仲裁。

  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让座,详细记录当事人陈述的案情,迅速进入案件办理快速通道,多次联系用人单位调查取证,利用下班时间整理证据资料,经反复调解、引导,7天之内当事人顺利拿到了补偿金。

  事后,姚某携一面写着“公正公开透明,全心为民办事”的锦旗,专程送到大厅窗口工作人员手中,激动地说:“我没想到你们办事这么快,这么好,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人社局工作人员如“温度计”般敏锐地感知群众的需求,把敏锐的神经触角伸到工作中去,切实回应群众的呼声,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

  去年以来,人社局畅通投诉平台,及时化解欠薪纠纷,共为253名劳动者讨回工资440万余元,保障了农民工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为10个镇(办)在“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管理平台”注册了账号,对申请人通过平台提交的调解申请及时办理,高效地化解劳动纠纷。

  加强队伍建设 实现新作为

  为政之道,首在用人。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是“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的关键之义。

  他们坚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集中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

  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严格党员发展工作流程,遵守党员发展规程,年内发展预备党员6名,党员发展对象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按照“社区吹哨、党员报到”要求,人社系统63名在职党员响应组织号召,积极参与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值班工作,309名党员为全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20382元,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社统一战线。

  尤其是把“成长在人社”作为提升干部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成长在人社》已经成为广大干部能力提升的思想高地和心灵休憩的安心天地。

  《成长在人社》主要收录人社系统青年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的所思、所感、所悟,青年干部用文字记录工作历程,坚持原创、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走出了一条锻造青年干部的新路子。

  此外,人社局还结合“公勤严廉”和打造“五型”人社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了“爱岗敬业书写青春”硬笔书法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切实增强广大干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掌握能力;组织开展“争先进位、争创亮点、争创一流”活动,及时总结行业领域先进做法,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勇挑重担、担当作为。

  用心提供服务 让群众满意一大早,王林前来人社服务大厅办理业务,进入大厅,导办工作人员快步迎了上去。问道:“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知晓他的来意后,工作人员指导他来到三号窗口进行办理。

  像这样来有迎声、导有引声、问有答声、送有呼声的服务方式,以及贴心的老花镜等服务设施的添加,让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感到无比暖心和贴心。大厅今年共接待咨询群众约4万余人次,导引36000余人次,为2000余人复印了2300余项业务相关资料。

  同时推行“网上办”“一次办”“我来办”“自助办”的“四办”服务。实施“四减一提”,即“减证明、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提高群众满意度。”

  推进“互联网+人社政务服务”,设置“智慧人社自助服务一体机”,实现“大数据”在人才招聘、申报缴费、查询认证、养老年检、参保缴费等服务事项上全面覆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大厅办负责人每日还随机跟踪群众深入窗口,监督、了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经办水平和服务效能等,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要求窗口签字整改。截至目前,随即跟踪227人至窗口监督服务227次,发现问题9起,整改落实9起。

  如今,创新的号角催人奋进,改革的前景无限光明。未来,澄城县人社干部职工将继续秉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民生保障事业的新征程中奋力扬帆,再铸人社事业新辉煌。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