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兴平:勤手缝出好日子

新闻 新华社 2020-09-21 13:26:33
W020200920329035895812.jpg

  吴会教,人称“吴师傅”,陕西省兴平市汤坊镇五丰村人。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并未如父母所愿,成为一名会教书育人的老师。但村里很多人仍爱叫他一声“老师”,因为他真的会教、也爱教乡亲们一项谋生技能——服装加工。

  说起办服装加工厂,今年46岁的吴会教感概万千。早些年他遭遇车祸后,行动变得极为不便。家里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初中毕业未成年的儿子,全靠妻子杨丽霞打零工勉强为生,一年到头收入6千元左右,生活举步维艰。

  2015年,吴会教家被识别为贫困户。“虽然腿脚不方便,但我的手还能干活……”驻村工作队第一次到他家,他流露出想要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多次交流探讨后,工作队得知他早些年在外打工时干过裁剪,决定利用他的爱好和特长,开办服装加工厂。有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创业培训、小产业帮扶资金、扶贫贴息贷款这些都不用愁,关键是如何找到活源订单。工作队四处奔波,为他拉来几个建筑、餐饮等行业工服的客源,彻底打消了吴会教的顾虑。

  “参加市里的技能培训,我就找来家里不穿的衣服,在上面上涂涂画画、裁裁剪剪、缝缝补补,手都磨得起了泡,长了老茧。”吴会教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逐渐掌握了操作技巧。

  万事俱备,2017年12月,吴会教购置了5台电动缝纫机,办起了服装加工厂。虽然第一次接单时由于不熟练,赔了200多元,但肯琢磨、能吃苦的吴会教立马改进,2个月后就一次性赚了2000多元。

  由于他用料扎实,出活又快,客户很满意,活源也越来越多。2018年底,吴会教靠服装厂挣了2万多元,加上低保等收入,终于脱了贫。

  一天,他找到帮扶工作队,想再申请点贷款,扩大规模,却又不无担忧。“脱贫了,是不是就不能继续享受扶贫政策了?”

  “放心,脱贫后政策都还能继续享受,你就敞开膀子好好干吧!”

  “太感谢党的好政策了!”老吴脸上笑开了花。

  5台、10台、20台,吴会教的厂子规模一天天扩大,日子也一天天更好。他致富不忘反哺乡邻,主动当起了“师傅”,手把手教授大家裁缝技术,把自己的服装厂变成了村里头的扶贫工厂。如今,他的加工厂已有23台机器,吸纳村里劳动力26人(含残疾人4名),还为田党霞等3名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让他们年增收2万多元,甩掉了贫困帽。

  吴会教觉得,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没有党和政府的扶持,我也办不了这个工厂。”他说自己现在最喜欢听的声音,就是缝纫机工作时的“哒哒”声,“听了踏实,有盼头。”

  这也是五丰村其他贫困户和村民的心声。近几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村内街道实现了硬化亮化,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原来沉寂的辣椒合作社也热闹了起来。30多户贫困户顺利甩掉了贫困帽。“在家门口干,即挣钱又顾家,还学了手艺。”贫困户田党霞乐呵呵地说道。对现在的生活,她打心底里满意,“做梦也不敢想能有这样的好日子”。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