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贡米白 蜂蜜甜 林下鸡羊走

新闻 延安日报 2021-02-05 13:14:03

  机械收割(资料图片)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夏蓓蓓

  远——有时候从这家到那家得走几十里山路。

  穷——玉米地里刨一年,收入不足3000元。

  人少——年轻人受不了苦焦日子,纷纷外出打工,更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村。

  ……

  五年前,富县川道人的光景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中,渐渐惨淡。

  8个乡镇59个行政村(社区),贫困人口高达9371人,占全县62%,如何发展川道产业,成为“十三五”时期县委、县政府亟须解决的大事。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以前种8亩玉米,一年下来也就收入7000余元,吃穿都紧张。”富县直罗镇胡家坡村种植42亩稻田的产业大户刘保锁说,“去年收入9.8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

  “致富户越来越多,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就有40户。”胡家坡村党支部书记赵玉亮说。

  依靠水稻种植,短短5年时间,胡家坡村的1500亩有机大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年产量达到825吨,年收入330万元。

  子午岭连绵千里,葫芦河穿境而过,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不仅给西川(直罗镇、张家湾镇、张村驿镇)人带来了风调雨顺,更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商机”。

  在这里,四季风光各不同,夏天碧水泱泱,万株新荷青翠欲滴;冬天就是一个天然的滑冰场,人们在冰面上嬉戏玩耍,千亩稻田造就了悠然惬意的田园风光。

  2020年8月1日,万亩稻田乡村游暨“秦直之路”杯半程马拉松在直罗镇胡家坡村开赛。村广场上热闹非凡,千余名远道而来的参赛选手和游客齐聚于此。滚铁环、跳方格、打沙包、跳皮筋等丰富多彩的项目让人们重温了一把“童年时代”;稻田大秧歌、茶艺表演、稻田模特走秀等节目更是将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酸萝卜炖排骨、“展腰饭”、漏鱼、凉皮、凉粉等农家特色菜,不禁令人食指大动……

  水稻不仅能吃,还能看、能玩,川道人早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据悉,2020年胡家坡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村民自发开办美食、玩具等摊铺,户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旅游综合收入30万元。第三产业的加持,不仅让直罗贡米声名鹊起,更让西川成了名副其实的“塞上小江南”。

  现在,西川已成为全县的水稻生产基地,面积达1.5万亩,年产值4310万元,有机水稻面积达3000亩,产量126万公斤,年产值882万元,带动2000余户农户从解决温饱走向致富小康,水稻种植日趋成为川道地区脱贫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

  春风百花场 人间甜蜜事

  如果说,葫芦河的水“激活”了西川,那么,子午岭的崇山峻岭,更给了川道人一座座“金山银山”。

  在张家湾镇川庄村,30岁的李喜龙是当地最年轻的养蜂能手。大学毕业的他之前在兰州某钢厂工作,之后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发展中蜂养殖。思维活泛的他仅用了3个月就基本掌握了中蜂养殖的方法,之后通过不断实践和上网学习相关知识,形成了自己的养蜂方法。

  “我这蜂场里的蜂今年就能达到300多箱,产出的蜂蜜主要是通过同学和认识的朋友帮忙推荐,在朋友圈、淘宝等渠道出售,现在不敢签大订单,毕竟规模小,怕供不上货。”李喜龙说。

  在富县,像他这样的蜂农数不胜数。

  “最早从43箱开始起步到现在发展到1170多箱,一个蜂场是产蜜蜂场,一个是繁育蜂场,今年的效益想突破150万元。”何正荣是茂源中蜂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

  他的专业合作社,从蜂群购进、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各个环节为养殖户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为这份“甜蜜事业”保驾护航。

  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党家河村有3个。

  5年来,富县采取的“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已落地生根,党家河村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帮扶、合作社的示范带动和养殖户的主动参与,让党家河村的中蜂产业快速形成,稳步走上市场。

  目前,党家河村有中蜂养殖户110户,养殖中蜂6610箱,其中带动贫困户养殖中蜂27户1647箱,产蜜9吨,产值130万元。辐射带动张村驿镇养殖中蜂1.7万箱,养殖户中贫困户171户,为村集体经济积累和川道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推开了一扇大门。

  “富县确定的中蜂养殖发展思路是连片养殖、整体推进,现有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蜂农1200多户,蜂箱5万余箱,年产值达到3000余万元。”富县扶贫局局长周述勤说。

  近年来,富县倾心打造的“鄜州蜂蜜”品牌已成为市场上比较抢手的特产,畅销于省内外。

  林草肥美处 遍地是牛羊

  牛武镇申家沟村的黎明,被雄鸡此起彼伏的啼鸣声叫醒,养殖户高小军正在鸡舍里忙碌。

  “我养土鸡已经5年了,每年养1000来只,收入5万元到6万元。”高小军说,“我养的这个品种的鸡,它生长周期长,但是肉质鲜美,口感好!”

  临近年关,订货的人特别多,高小军平均每天要送20余只。

  他只是富县众多养殖户中的一员。

  林草面积大,林草覆盖率近70%。这份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富县人能充分利用野果、野草及可利用树叶等林下资源,积极扶持林下养殖业,通过林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

  林下养殖的畜禽“住的是天然氧吧、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野果和中草药”,生产的是安全、优质、营养、放心的畜产品,产品远销北京、广州、西安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食品安全无比重要的当下,富县无疑找对了路子。

  “林下养殖已成为我们镇畜牧产业发展一个新路径,全镇现有规模养殖场3个,今年生猪产量1.8万头,牛750头,家禽9600只。”牛武镇副镇长霍景龙说,“我们将因地制宜,积极建立产业互补、共同发展的稳定产业链,向农产品的附加值要产值,从而增加群众收入,推动川道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林下养殖只是富县养殖业的冰山一角。5年来,富县发展规模畜禽养殖场213个,现有生猪、家禽、毛驴等存栏31.83万头(只),出栏28.24万头(只)。其中,万只规模以上的养鸡场3个,存栏猪300头规模以上的养猪场9个,存栏100头规模以上的养牛场2个,存栏毛驴千头规模的1个……养殖业已成为川道群众致富增收的特色产业。

  五年翻天巨变,“一村一品”发展烟、稻、畜、蜂,把特色产业做优,蔬菜面积3.9万亩、总产11.7万吨,烤烟1.25万亩,川道产业蓬勃发展;五年硕果累累,村村有产业,镇镇有特色,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912元,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清零,为川道群众趟出了一条致富路。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