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在线课堂 > 正文

做大好“柿”业 过糯“甜”日子

在线课堂 渭南日报 2020-12-01 10:43:35
\

  本报记者 姜晓 文/图

  这两天,家住富平县曹村镇大渠村七组的村民李振平夫妇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再过十来天,架上的柿饼就结霜了,全国各地的客户早已纷纷下单,就是为了赶着尝上第一口软、糯、香、甜的富平柿饼。

  大渠村位于富平县曹村镇南一公里处,由原大渠村和土坡村合并而成,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村,主导产业为柿子、花椒、奶山羊等。

  在李振平的记忆里,家里有种植柿子的传统:“小的时候就看着爷爷、爸爸种植柿子树,我也很爱吃柿子,好像柿子一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霜降到,柿子俏”,说的是霜降前的柿子有些发涩,霜降后就香甜、绵软了,所以做柿饼都在霜降后。每年从10月底开始,李振平家每天晚上削柿皮、挂柿子。做柿饼大致有12道工序,摘柿子、剪柿把、削皮、上架……一道一道工序急不得。“摘柿子是第一道工序,去皮之后就要上架,也就是吊柿子。吊柿子是一个技术活儿,劲要用到合适的地方,柿子要挂到合适的位置。一句话,就是柿子不能脱落,也不能把柿子把折坏。”李振平说。

  现如今,李振平和妻子白增娟种植了十多亩柿子,每年的农忙时节,为了赶在柿子成熟最好的时节完成摘果、削皮、晾晒、上架,夫妻俩常常通宵达旦地忙碌。为了提高出柿率,他们还会从周围村子雇一些村民前来帮忙。

  白增娟脑子活泛,四五年前她就已经尝试通过电商销售的方式来出售自家的柿饼了。尽管第一年在微信上只卖出了3斤柿饼,但白增娟看到了电商的希望,用她的话来说:“咱的柿饼吃着口感好,回头客肯定多。”果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来下单了,“都是通过熟人介绍,全国各地的客户都有呢!”2019年,白增娟通过电商销售了几千斤柿饼,收入达两万余元。现在,她还打算再开通更多的电商平台、打通更多的销售渠道。

  在大渠村,像李振平夫妇一样加工柿饼的人还有很多。相比去年,今年当地柿子的产量有所下降,但从前期的市场反馈来看,整体行情还是不错的。

  近年来,大渠村在发展柿子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打造集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户外运动、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切实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