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扶贫企业 > 正文

榆林:战“贫”路上党旗红

扶贫企业 榆林市扶贫办 2020-11-25 10:33:5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抓好党建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塞上大地处处洋溢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鲜活气息。

  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党支部以水稻种植为依托,采取“党支部+协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年前的8900元增加到目前的14318元。

  定边县白泥井镇探索“村社联建”发展模式,成立先锋助民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党支部,种植设施大棚1.8万亩、服务农田8万多亩,带动441户贫困户致富,人均增收3000余元。

  绥德县推行“支部+N+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出10种消费扶贫机制,在南京、江苏等地建立了8家消费扶贫体验店,目前各类农副产品销售额达到519.2万元。

  ......

  行走在榆林大地脱贫攻坚一线,一条条“党建链”串在了“产业链”上,群众在致富路上“不断链”;管当前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群众增收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乡风文明日益浓厚……从“输血”、“换血”到“造血”,以党建引领扶贫、以扶贫助力党建,基层党建形成了层级递进,环环相扣的“红色脉络”,全市摘穷帽、奔小康的目标正在实现。

  种好“责任田”

  —— 筑牢攻坚责任体系

  当前,榆阳区脱贫攻坚一线正迸发蓬勃活力。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下,该区率先在全省创新推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职一肩挑”工作,全区191个有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村收益满满,102个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突破,8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40个村累计分红9533万元。

  这是我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

  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责任”“一把手工程”来抓,深耕“一线责任田”,把责任下到一线,任务下放到人,管理下实到点,筑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攻坚责任体系,扛牢扛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

  构建脱贫攻坚上下贯通、 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市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包抓摘帽县,所有市级领导人人包抓贫困县,县乡主要领导划片包抓乡镇、包村联户,责任下沉到底,形成了以子洲、清涧为代表的脱贫攻坚团,实现了点对点精准督导。

  完善横向倒边的层级领导责任和业务框架体系,及时组建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压实行业部门攻坚责任。强化队伍建设、能力提升、示范引领和责任夯实,2017年以来,先后调整7名市扶贫办班子成员、39名县市区扶贫办班子成员,招录15名事业单位人员充实市扶贫办工作力量。硬化考核指标、加大分值权重,将抓党建促脱贫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亲自上阵、靠前指挥。

  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选派902名贫困村第一书记、2035名驻村队员、3.8万名联户帮扶干部开展驻村帮扶。成立市级脱贫攻坚协调组,6名博士选调生、120名选调生下派到乡镇、村协助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凝聚攻坚合力,发挥脱贫一线基层干部带头作用,聚焦贫困地区脱贫,提升产业帮扶质量。

  建立第一书记消费扶贫联盟机制,以第一书记为利益联接纽带,成为扶贫产品的推销员、代言人,确保贫困人口在消费扶贫活动中收益最大化,共组织认定6批1090个扶贫产品,销售额已累计达到2.79亿元,覆盖12个县市区415个贫困村,惠及3.18万贫困人口。

  打好“组合拳”

  ——凝聚强大攻坚合力

  党建引领脱贫路。神木市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签订“党建联盟”协议,建立合作共建、互利共赢长效机制,全市所有贫困村、低收入村与非公企业建立了144个“党建联盟”,为实施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我市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探索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高效途径,凝聚起强大攻坚合力。

  几年来,持续深化“万企帮万村”活动,940家民营企业和488家社会组织累计投入资金15.64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5.81万人次。汇集人才力量,全市组建人才、教育、卫生等7个行业16个流动专家工作站,把520名中省在榆博士服务团成员、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高层次人才等纳入统一管理,实施分类帮扶。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我市全面推广“党建+三变”改革、“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目前全市有集体收入的村占61.6%,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竣工2157个,累计完成投资18.02亿元,创建了5个全国美丽宜居乡村,60个省级美丽乡村。

  其间,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强化专项督查考评和奖惩激励,不断激发县乡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以考评奖惩硬杠杆撬动脱贫攻坚工程,落实了村干部待遇补贴80%与脱贫攻坚绩效挂钩,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表彰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409个,先进个人3926名,累计提拔使用参与脱贫攻坚干部1964人。

  扶贫扶志扶智同向发力,创新推出具有榆林特色的扶志“六大举措”,贫困户培训全覆盖、树立反面典型、生产奖补、劳务补助、退出奖励、孝老敬老,形成了扶贫扶志扶智“6+6”工作体系,建立“爱心超市”,修订村规民约,开设道德讲堂,开展道德评议,评选诚信村民,文明新风成风化人,扶贫扶志润物无声。

  抓好问题整改,提高脱贫成色。我市将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成效考核反馈问题、自查发现问题等有机结合,一体推进、一体整改。组建督导组,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和12个县市区、市级45个单位脱贫攻坚巡视考核整改,全面督导。夯实整改责任,逐条建立问题台账、分解任务、对标销号,以真改实改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我市针对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的“三空”现象,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三变’改革”模式,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助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获得全省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奖。

  建立点穴式常态化督导机制,组建为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督战铁军,采取“四不两直”督导方式,2019年以来,先后开展14轮巡回督查指导,通报表彰先进个人125名,提拔使用干部988人,推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有效落实,脱贫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对标看齐站位高

  ——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佳县王宁山村属典型的沿黄枣区贫困村。脱贫攻坚以来,该村坚持党建统领,以“省级标准化基层党组织和一肩挑示范村”创建为契机,建起了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合作社,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72.7万元,带动了1482人增收致富。

  我市坚持把“建强组织、配优队伍、发挥作用”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建质量核心要素,夯实党建引领促脱贫根基,狠抓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这一龙头,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目前,全市累计创建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102个、市级五星级村党组织289个,四星级村党组织1189个,三星级村党组织1267个,动态整顿139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助力脱攻坚。

  实施“头雁工程”,配强选优队伍。开展村“两委”班子成员县级部门资格联审,累计清理补配339名不符合条件的村“两委”干部,全市“一肩挑”比例达到99.86%。打造“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的村干部队伍高度,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提升行动,用3至5年时间为全市培养2000名左右大专学历村干部,2批695名学员已顺利入学。全力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工程,目前全市共培养5547名,为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聚焦“治理有效”,抓好乡村振兴,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主导的决策议事机制,全面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三务”公开制度,规范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创建全国文明村镇6个,省级文明村镇26个,市级文明村镇103个。实施三治融合、全科网格、智能信息、基层维稳、多元共治、媒体融合等“六大工程”,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榆阳区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县区,佳县赤牛村、神木市纳林彩当村、府谷县木瓜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针对软弱涣散村,我市建建立抓上下联动,促责任落实;抓考评验收,促真改彻改;抓建章立制,促全面提升的“三抓三促”动态整顿工作机制,实现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全过程管控,有效提升了整顿工作质量。

  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全市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扛牢“强党建”的责任,肩负“促发展”的任务,让党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乡村振兴主战场高高飘扬。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