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十小工程”——平利“后扶”有新法

新闻 安康日报 2020-10-12 11:30:12

  “刚村上通知,‘小课堂’又要开讲了,这次讲的是花椒管护技术,还有《民法典》有关常识,我们得赶快去。”大清早,平利县兴隆镇九龙池村村民吴永让便约着左邻右舍一起参加马上开始的“小课堂”。

  “小课堂”是平利县推进“十小工程”,持续加强后续帮扶的缩影。为切实解决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问题,平利县立足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出建好小管家、小配套、小平台、小库房、小餐厅、小课堂、小厅堂、小市场、小菜园、小公墓的“十小工程”,补齐安置区基础设施短板、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提升搬迁群众管理服务、推动新民风建设,全面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强化“后扶”,生活更便利

  连日来,在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旁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群众在“小菜园”里忙碌的身影。“小菜园”通过流转安置点周边农户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按照每户划分0.1亩标准统一分配给易地搬迁户,首批计划流转土地80亩,可提供800户搬迁群众耕种,彻底解决搬迁群众“吃菜不花钱、种菜有土地、买菜不上街”的基本生活需要。“这个菜园子真解了燃眉之急,搬到安置点,房子宽敞了,环境好了,现在还能种些菜,不光省了钱,吃起来还方便,日子比以前强得多。”贫困户冯德仓站在自己的小菜园里喜笑颜开。

  小配套、小库房、小市场、小菜园,生活更便利。

  建好“小配套”,解决安置区基础设施短板问题。聚焦大型安置区,对道路、饮水、用电、通讯、排污、环卫、绿化、亮化、公厕、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实现提质扩容,增强服务功能。

  建好“小库房”,解决搬迁群众物资物品存放难问题。充分利用集中安置区附近腾空收回的易地扶贫搬迁旧宅中安全连体房、政策保留房等,就近就地解决搬迁户生产工具、棺木寿材等存放问题。同时在有条件的安置区周边建设小型库房,供搬迁户存放物资物品使用。

  建好“小市场”,解决搬迁群众融入问题。创造条件引入金融、邮政、电信、电力、供销、经贸、交通等在大型安置区设点服务,科学布局生活超市、金融网点、交通站点、电商网点、快递物流等服务设施;积极建设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市场,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社会消费扶贫,逐步打造功能完善、生活便利的智慧型安置社区。

  建好“小菜园”,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难问题。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在大型安置区周边集中建设相应规模的“安心菜园”,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问题。对有种菜愿望、具备种植能力的搬迁户合理配置菜园种菜。

  强化“后扶”,服务更周到

  “真心感谢组织,教会我们这些上年纪的同志学会怎么了解党和国家最新时事。”80岁的老党员袁新礼搬迁到平利县城关镇白果社区。为更好服务老党员,白果社区党支部积极开展上学上门,同时采用“网格长”管理模式,通过选配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搬迁户作为网格长,形成“支部+党群服务中心+物业公司+网格长”的“小管家”式管理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使他们更好更快适应社区生活。

  小管家、小平台、小餐厅、小课堂,让服务更周到。

  建好“小管家”,解决搬迁群众管理服务问题。建立健全社区工作机构,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开展“五新”社区创建,300户以上安置社区全部创建达标。制定安置区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安置房不动产权登记办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依法保障搬迁群众原有土地承包权益,全面落实医保、社保等各项惠农政策,聚力做好群众产业发展、就业落实、服务管理、权益保障和后续扶持等工作。

  建好“小平台”,解决搬迁群众居住质量问题。规范提升大型安置社区活动中心、卫生室、警务室服务水平,规划建设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儿童托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立足实际配建健身活动场所,满足搬迁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提高居住和生活质量。

  建好“小餐厅”,解决搬迁特殊群体吃饭问题。在大型集中安置区开办“爱心”餐厅,引导社会志愿服务,为重残、重病、智障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搬迁群众,提供集中就餐和送餐上门等服务,照顾好他们吃穿起居,解决日常生活困难。

  建好“小课堂”,解决搬迁群众技能培训问题。建设11个集镇安置社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由人社、扶贫、教科、农业农村、司法等部门分别组成专家团队,采取“群众点单,政府做菜”方式,通过集中、巡讲、实训、自媒体等方式,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培训,为群众就业增收打牢基础。

  强化“后扶”,新风更淳厚

  生活便利了,服务周到了,移风易俗也不能缺位。

  建好“小厅堂”,解决搬迁群众婚庆嫁娶场所问题。统筹利用闲置资源,作为搬迁群众婚庆嫁娶的专用场所,实行有偿使用,统一管理。加强农村社区婚庆理事会建设管理,移风易俗,倡导社会新风尚。

  建好“小公墓”,解决农村文明殡葬问题。按照尊重习俗和移风易俗相结合的原则和殡葬管理相关要求,科学规划,合理选址,稳步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实行统一管理,解决搬迁群众安葬老人问题。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平利县“十小工程”针对搬迁后续帮扶难题,开出了“良方”,切实解决好了搬迁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仅让面子更新,也让底子更牢、里子更厚,使得搬迁贫困群众真正融入新生活,获得实实在在好处。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