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人物访谈 > 正文

焦江龙:虽然家里困难,但我也要上大学

人物访谈 2020-10-12 11:23:00
\

  ●焦江龙帮父亲在果园干活

  本报记者 贾志敏

  地少、多病,同时又债台高筑……18岁学生焦江龙尽管以476分的一本上线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但却高兴不起来。由于家庭贫困,他上大学的费用没有着落。“我想上大学。”这5个简单的字眼,流露出他对大学的渴望。

  家庭负债,依然坚持上学读书

  焦江龙是今年洛川县的一名理科高考生,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还有奶奶和姐姐。焦江龙家土地少,76岁的奶奶王玉珍患有冠心病,长期需要住院服药;母亲吉会芹因劳累过度,身患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且已丧失劳动能力;父亲焦永宏因做生意亏损40多万元,如今债台高筑。目前,全家的收入只能指望家中的3亩苹果园,他们被县上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中考时,焦江龙曾因家里经济困难,一度有过辍学的想法。之后,在父母、老师的支持鼓励和当地政府的帮扶资助下,焦江龙重新树立起了上学的信心。中考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中学——宜川县高级中学就读。

  刻苦学习,节衣缩食不负众望

  高一时,焦江龙学习很吃力,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好。经分析,还是因家庭贫困造成其思想压力过大,整天浑浑噩噩,使得学习时总是事倍功半。后来老师和同学们得知他的情况后,一方面劝导焦江龙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有困难大家一起帮他解决;另一方面,老师也把他的情况告知其父母,父母赶到学校给他做思想工作,让焦江龙安心学习。在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下,焦江龙逐渐走出了思想负担的阴影,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慢慢地,学习思路清晰了,学习劲头足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8月11日,焦江龙告诉记者,上高中时,家里确实非常困难。在高三第一学期期间,为了购买一套学习资料,需要200多元钱。而此时,奶奶正在住院,家中经济拮据。自己想买,家里实在没钱了;不买,又很需要这套资料复习。无奈之下,焦江龙开始节衣缩食自筹资料费,他把每天三顿饭减至两顿饭或者一顿饭。半个多月后,终于节省出来钱购买了那套资料。焦江龙对记者说,那时自己就暗下决心,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前途、为了父母的期盼,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考一所好大学。

  从那次之后,焦江龙更勤奋、更努力了,每天坚持挑灯夜战,每天晚上都复习至凌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焦江龙以476分的成绩考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依靠自己,为家里人减轻负担

  当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录取通知书被送到家里后,全家人高兴坏了,但随之就喜忧参半。喜的是,焦江龙终于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忧的是,高昂的学费怎么才能凑齐呢?看着奶奶叹息无助、父母焦虑忧愁的表情,焦江龙心想,这个大学实在不行就不上了。心情糟透了的他,躲在苹果园的大棚睡了一觉。但即使在梦中,他也依然渴望着上大学。醒来后,焦江龙决定外出干活挣学费。于是,他在邻村的工地上找了一份苦工活,每天能挣80元。

  工地工头告诉焦江龙,每天早晨6点半吃饭,7点准时干活。第一天,他就早早去了工地。吃饭时工头对他说:“小伙子,看你白白净净、身体瘦瘦的,干得动吗?要干不动就回去吧。”焦江龙赶紧表示,自己能行。吃过饭,工头安排他去拉砖、拌水泥,到午饭时,焦江龙累得腰酸背痛,手上还磨起了血泡。当时,焦江龙曾想打退堂鼓,准备吃完饭就不干了。可当他想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和上大学昂贵的学费,又想着自己的未来,他又坚持留了下来。坚持了三天后,他开始慢慢适应了工地的劳动强度。

  在农村,工地的活儿也不是每天都有,经常是“三天有、两天无”。有活儿的时候,焦江龙就去工地找活儿干,虽苦点累点,但是挣得多;没活儿干的时候,他就跟着父亲去果园帮忙锄草、拉枝、卸袋……只要是父亲能干的,他学着学着也会干了。最近一直下雨,焦江龙只能是白天帮父亲果园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晚上加紧看书复习两个小时,力争上大学后能有个好的学习成绩。

  焦江龙告诉记者:“我现在想的就是,赶紧凑齐学费,能在开学前顺利走进大学校门。同时,争取拿奖学金,将来回报父母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