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榆阳:农村产改的“榆阳实践”

新闻 陕西日报 2020-09-23 14:54:43
\
\
\
\

  塞上金秋,硕果飘香,榆阳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人景象。9月21日,榆林市榆阳区与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公司联合举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式拉开帷幕,同步引进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开启电商助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阔空间,探索共建“现代农业+区块链”创新合作示范点。“榆阳区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与阿里巴巴的布局构想高度契合。双方将继续在数字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村金融、农村物流、农技服务、农产品加工销售、品牌升级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实现科技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榆阳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IoT事业部天猫精灵事业部总经理库伟说。

  早在“十二五”初,榆阳区就将加强全区党建工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从贫困村赵家峁村试点起步,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治本之策,大胆探索,久久为功,遵循“三权分置”、抓实“三变改革”、明确“三条路径”、促进“三产融合”、饱含“三农情怀”,形成百村示范、整区推进的大好局面,成为全国首批推广的20个产改先进典型,“榆阳模式”为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参考经验。

  “榆阳区紧紧围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主线,不断刷新‘榆阳速度’、提升‘榆阳高度’,为全国全省提供了‘榆阳经验’,20 多项重点工作成为全省全国示范典型。‘十二五’以来,榆阳区经济总量从249亿元增长到937亿元,平均增速10%;财政收入由50亿元增长到183亿元,翻了近两番;地方财政收入由9.4亿元增长到了52.1亿元,是2010年的5.5倍;榆阳区已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全省前列的经济强区。”榆林市政协副主席、榆阳区委书记苗丰说。

  遵循“三权分置”,蹚出农村产改新路子

  “改革前我们村可不是这个模样,全村171户618人中,离乡务工的多达80%,留守人口则多为老弱病残,住房都是老旧窑洞,做饭靠烧柴,耕地全部是亩二八分的‘绺绺地’,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平说。如今的赵家峁村,现代化养殖小区、时令水果采摘区、旱作农业示范区提质增效,杏树文化观光区、美丽宜居生活区、乡村休闲度假区交相辉映“田园山水”美不胜收,“乡音乡愁”韵味十足。 “小山村的大变革”,是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生动实践。

  2013年,榆阳区在赵家峁村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改革,创造性地运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组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逐步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关系。通过“清产核资—界定成员—设置股权—制定章程—成立合作社—发放股权证”改革六步走,实现定人、定股、定机制,构建起联股、联利、联心的共同体。所谓定人,就是合理确定改革基准日,统筹考虑户籍、人地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界定成员身份。所谓定股,就是科学设置股权种类和持股比例,保证农民基本权益;因村制宜设置扶贫、房产、劳龄、资金等附加股,充分激活生产要素。所谓定机制,就是尊重群众主体、群众首创、群众利益,明确生产组织方式、收益分配方式和风险防控机制,制定合作社章程,真正使之成为保障改革成效的压舱石。

  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标,单一的设施农业和养殖业没有比较优势。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榆阳区在赵家峁大力推开“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中国美丽田园”景观,从小型的游乐设施起步,到9D玻璃桥、彩虹滑道、空中漂流等新项目,再到美食街区、窑洞民宿、研学旅游等新业态,蹄疾步稳踏上了转型发展的致富之路。2017年赵家峁村高质量退出贫困村序列。截至2019年底,赵家峁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分红220万元,村集体资产达到650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60元,是2013年的6倍。

  明确“三条路径”,全域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7年榆阳区被农业部、中央农办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该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三条路径”全域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东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重点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引导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整村整组流转,集体管理经营。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山地林果、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使20多万亩效益低下、濒临撂荒的耕地焕发勃勃生机。“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以来,我们村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今年种植的800亩万寿菊长势喜人,预计生产万寿菊花茶8000多千克,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总收益突破200万元。”青云镇郑家川村党支部书记郑志雄说。

  在北部风沙草滩区重点推行“资源性资产股份合作制”,通过“一户一田”互换并地,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建成了三道河则、白舍牛滩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大地种业、新中盛牧业等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现代农牧场。截至2019年,全区累计实施“一户一田”流转整合40 万亩,惠及3.3万农户,增加耕地近2万亩,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率达到70%以上。

  在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发达村推行“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推进集体经济公司化、基层治理社区化,实现土地征收后集体经济的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区相继成立了404个村(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界定成员34.3万人,颁发股权证10.9万本,组建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21个。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榆阳区按照“乡村振兴、乡为主体,整乡推进、板块联动”的路径,强力推进10万亩优质饲草、10万亩大漠蔬菜、10万亩山地苹果和100万只榆阳湖羊、10万头优质肉牛等“3+2+X”新兴主导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湖羊产能50万只,明年将达到100万只,到“十四五”末,饲养量达到200万只。同步建设30万亩“中国草业明珠”,把小饲草做成脱贫致富、绿色发展大产业。同时,围绕湖羊产业创新扶贫机制,投入2500万元将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实现年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60元。

  改革赋能,群众受益。该区建立起区乡村三级产权交易平台,全面开展土地流转、产权交易、抵押贷款等业务。区财政在榆阳农商行注入1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银行信贷1亿元,开展土地经营权贷款、股权流转交易和抵押担保融资业务,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泛赵家峁、孟家湾梦湾水乡、白舍牛滩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业态遍地开花,中国农民丰收节、溜溜乡村音乐节等大美榆阳文化旅游活动亮点频现。“我镇从杏树红叶节起步,用‘三变’改革破局,将农业、旅游、文化、扶贫有机结合。9月12日,首届杏树岭乡村集市开市暨扶贫助农带货会,启动当天销售额达到42.8万元,累计观看人数达到36.2万人次。”古塔镇党委书记张敏波说。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100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4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截至8月,全区接待游客49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5亿元。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始终是榆阳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区全面推进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围绕危旧废弃房屋圈舍拆除和改旧居、改圈舍、改厕所“一拆三改”重点任务,拆除废弃房屋圈舍及违建120多万平方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万余吨;全区推广实施规模种植区、清洁养殖区、宜居生活区、现代服务区“四区分离”;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五化同步”为抓手,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并建立区乡村组四级联动、农民群众主体自治的长效治理机制,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村新建了‘清洁养殖区’,拆除了院子里的旧圈舍,解决了动物粪便随处可见、院落屋内臭气难闻的顽疾。现在环境更美了,生活更舒适了。”牛家梁镇高家伙场村村民吴拖成说。

  与此同时,全区农村基础设施、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全面升级,农村老年幸福院实现中心村全覆盖,“医养结合、集中养护”模式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2019年底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2%,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36元,8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0万元, 40个村累计分红9533万元。

  “下一步,榆阳区紧盯‘全国进位、西部十强、全省前三、全市引领’奋斗目标,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常态化开展防返贫信息监测和动态帮扶,确保全区无一人返贫、无一人致贫。启动就地移民搬迁五年行动,建设一批搬迁安置及产业小区,打造美丽乡村、脱贫致富‘幸福工程’升级版,让广大农民搭上一列发展快车,共享美好生活。”榆阳区区长李忠宏说。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