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人物访谈 > 正文

宜君:山村里的“新希望”

人物访谈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9-14 16:20:08

  “我和老伴年龄大了,不种地了,在村里猪场当饲养员,工资加分红,一年下来,比种地的收入翻了好几番,这是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啊!”姚栓虎笑呵呵地说。

  姚栓虎是陕西省宜君县棋盘镇马泉村的脱贫户,也是新希望六和集团(以下简称新希望)在宜君县的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受益者。

  姚栓虎一家4口人,以前种玉米、核桃,年收入不足万元。2015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马泉村与新希望合作,利用政府产业扶持奖补资金、贫困户入股和自筹资金等,按照新希望的设计要求,建设猪舍,代养育肥生猪,半年出一次栏。新希望提供猪苗、饲料、兽药、技术服务并回收成品猪,承担疫情、市场行情及环保等风险,每头支付300元代养费。

  姚栓虎年近六旬,出去打工不好找工作,经过村民举荐,他和老伴一起养猪。刚开始,他有点担心,要养500头猪,怕养不好。在村干部的劝导和支持下,姚栓虎坚持下来了。现在,养殖规模已达1300头,姚栓虎就把田地转让出去了,一心一意当饲养员。女儿出嫁了,儿子参军了。两人的年收入达到6万多元,姚栓虎高兴地对记者说:“我能有今天,感谢党的好政策。”

  平时,除了接受新希望技术员的指导及其他技术培训外,姚栓虎还自己上网查、买书看。现在,诊治日常小病基本没问题了。从贫困户变为拥有一定技术的饲养员,信心满满。新希望西北地区负责人姜亚琴说,只要他们有些饲养经验,再有意愿,都可以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适应规模化、现代化养猪需要。

  姚栓虎是众多脱贫户的代表之一,云梦乡南古村的夏辉苗,因父亲癌症复发,家庭情况亮红灯。今年3月从外地打工来到新希望猪场当饲养员,工资每月5000多元,比外地打工的工资高,还有优秀员工奖励,缓解了父亲手术化疗负担。加上大病救助、合作医疗报销,化解了返贫风险。

  宜君县位于深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期间,全县共识别出57个贫困村,贫困户3563户。新希望已在其中的22个村建了500头到2000头育肥养猪场,每个养猪场覆盖6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生猪养殖,直接或间接带动2544户实现脱贫,每村每年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以上。2019年,宜君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为预防返贫,宜君县实行贫困户动态监测,每周一次。如出现突发大病灾害事件,启动临时救助机制,严防出现返贫现象。

  引进新希望是宜君县采用“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N个贫困户”模式,实现产业扶贫的成功范例。宜君县探索出“五个一”生猪代养长效机制,即推广一个龙头企业认领,带动一个产业,依托一支团队,培育一批能人,造福一方百姓。从跟新希望合作探索出的经验也在其他产业推广。

  “新希望为宜君县脱贫作出贡献,我们不能忘记。”宜君县政府决定,支持新希望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扩大养殖规模,推进饲料加工厂和生猪屠宰场及全省最大基础母猪代养基地建设。这个月初,宜君县与新希望签订15万头生猪自养协议。宜君县提供土地,并给予优惠,新希望自建猪场、自招员工,养殖育肥猪,员工以当地人为主。

  云梦乡南古村的王涵,因妈妈得心脏病而成为贫困户。“之前,因负担不了医药费,妈妈的药不得不停了。如今,我在新希望打工,收入增长了,又能给妈妈继续治疗了。”王涵说。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