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永寿:“80后”猪倌回乡创业记

新闻 陕西日报 2020-08-11 10:45:09
2ce740c8-9f96-4bf7-8021-8f91ff5e0de6.jpg

  李文明在猪场搬运猪饲料。

  7月30日,天刚蒙蒙亮,李文明就带着妻子来到猪场,清猪粪、冲洗地面、喂猪、加工饲料……“他就是个‘一根筋’,放着好日子不过,偏偏跑到这儿来吃苦受罪。”李文明的妻子心疼地看着满头大汗的丈夫说。岂止是妻子,就连乡亲们都不理解“80后”李文明为什么要放弃县城稳定优越的生活,跑回偏僻的家乡当起了猪倌。

  “当猪倌虽然苦点累点,但能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就觉得值!人活一辈子,总得折腾出点儿动静来。”1982年出生的李文明是永寿县店头镇南庄头人,清贫的家境让他从小养成了坚忍、好强的性格。

  初中毕业后,李文明挑起了家庭重担,瞒着家人外出打工赚钱,经过多年的打拼,2006年他在县城经营起了一家卫浴专卖店。凭着诚信经营,他的生意蒸蒸日上,日子也过得红火起来。可看到同龄的伙伴纷纷回乡创业时,他也动心了,开始寻找创业项目。2013年底,经过认真考察,他最终选择了风险小、致富快的好项目——温氏生猪养殖。想法一说出来,就遭到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瞎折腾什么?”可他认准的事,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然而创业远远没有他想的那样容易。在与公司达成协议后,李文明立刻动手征地、盖厂房。刚开始就要投资120万元,这使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李文明还是咬紧牙关,拿出多年的积蓄,又四处奔波,向亲朋好友东拼西凑,筹备了100多万元,加之政府的扶持资金,短短3个月,建起了占地6600平方米的养猪场。而他,也当起了猪倌。

  创业不易,为了减少养殖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负担,李文明就带领家人干,清猪粪、冲洗地面、喂猪、加工饲料、定期给猪崽打疫苗,脏活累活他都自己干……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一天的劳动时间常常要超过14小时。今年“三夏”期间,他的工人回家收麦子,他每天要搬运一吨多的饲料,打扫4栋猪舍,晚上观察猪要到次日凌晨。学技术、选场地、购猪崽儿、选饲料、跑市场……短短一年下来,他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猪养殖繁育“土专家”。

  付出总会得到回报。按照科学饲养、科学管理的办厂理念,如今,李文明的养殖场已建成4栋92间猪舍,生猪存栏达到1600多头,年出栏生猪3200多头,年盈利20多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始终没有忘记一路走来关心他、支持他、帮助他的父老乡亲。正如他说的:“自己富不算富,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富。”2018年,他主动和当地政府、村委会协商,带头成立了永寿县优卓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吸纳周边村73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参与生猪代养分红,成功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互利共赢。目前,合作社已连续给贫困群众分红2年,共计4万多元。同时,在合作社的日常用工方面,他始终坚持贫困群众优先的原则,想方设法为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供平台、创造机遇。

  为了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提高经济效益,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致富,2017年,他以合作社为核心,流转了周边土地230亩,建成了高标准苹果示范园。在果园的管理上,李文明坚持发展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不仅解决了猪粪污染问题,而且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科学循环发展,为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苹果生产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创建有机苹果示范镇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创业的这条路上,李文明总是憋着一股劲儿。“要干就一定干出个样子来。” 谈及今后的发展,李文明说,“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尽快转变乡亲们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多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走上富裕的道路。”

fupin.png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