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澄城:平原建新居 沟底兴产业

新闻 陕西日报 2020-08-10 10:18:51

  7月22日,走进澄城县庄头镇雷家洼新社区袁家河村易地搬迁安置点,“怡心阁”首先映入眼帘。这栋位于中心广场北侧的二层小楼里,安装着电梯,配置了各种复健器械,还有38间酒店式单人间,用于村里无人奉养的老人居住。“怡心阁”对面的社区服务中心楼,设置了阅览室、党建室、村卫生室,旁边配建了供村民操办红白事的大礼堂。

  纵深200米的中心广场上,安装着太阳能路灯和各类健身器材,规划建设了篮球场和儿童乐园。广场两侧绿树成荫,水泥巷道平直干净,独院式安置房整齐排列,白色栅栏围起的小院里,种植着蔬菜瓜果……晚饭后,村里的老人们聚在广场上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撒着欢儿追逐打闹。高亢的音乐里,一群妇女在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

  这就是袁家河村村民开始新生活的地方。

  一个月前,77岁的侯印喜没花一分钱住进了“怡心阁”,如愿开始安度晚年的生活。驻村第一书记谢改明每次到侯印喜那儿入户走访,这老两口都要说几句感谢的话。

  谢改明第一次见侯印喜是在2017年。当时他到位于庄头镇大浴河河沟的袁家河村入户走访,走进贫困户侯印喜家的土窑洞里,侯印喜就抹着眼泪说了自家的情况。

  侯印喜只有一个儿子。20多年前,从窑洞顶上摔下来,不幸成了残疾人,靠侯印喜老两口养活。2010年,袁家河村开始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几年时间里,100多户村民陆续搬迁到位于平原上的易地搬迁安置点。

  当时侯印喜老两口心里嘀咕:“住在村里好歹能种几亩地,要是搬出去吃啥?喝啥?”加之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所以他们把搬迁的机会主动让给了其他人,自己一直在村里受穷。

  袁家河村在距离袁家河村易地搬迁安置点6公里处。地处渭北旱塬,村里沟壑交错,缺水少雨,村民大多居住在窑洞里。驱车前往,一路泥泞。村党支部书记侯俊昌说:“位置偏僻,交通也不便,地里种啥啥不收,村民日子不好过。”

  脱贫攻坚开展后,袁家河村发展产业,鼓励村民种植中药材黄芩。2017年,全村3053亩耕地中,总计有2500亩种上了黄芩。“我们村人均2.5亩耕地,每亩黄芩纯利润5000元左右。”侯俊昌算了一笔账。

  但黄芩种植3年后才能收获。为了让群众短期内有钱赚,2017年9月,谢改明争取资金,帮扶袁家河村村集体成立澄城县瑞昌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安置点流转了60亩土地,建成了当年就见效的金银花产业基地。村里包括侯印喜在内的45户贫困户户均1亩,年底分红,剩余作为村集体产业。2018年5月,该基地又套种了中药材板蓝根。

  该基地还长期雇用30名村里的贫困户,每人每天70元工资。每到金银花采摘季,基地还得临时雇用村里的村民来采摘。此外,安置点还设置了5个公益岗,每月每人500元,聘用了3个护林员,每年每人5000元。由于安置点到县城只有10分钟车程,不少村民在没有农活时选择进城务工。

  2019年,袁家河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相比搬迁前增加了35%。除兜底户外,其余贫困户全部脱贫。

  听人说起安置点的新生活,侯印喜动了心。帮扶干部上门宣讲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他的儿子依照政策被送到了县城里的养老中心,没了负担,侯印喜下定了搬迁的决心,被安排进了“怡心阁”居住。

  “目前还有10多户村民没有搬出来,都是因为安置房没有装修好。到今年年底,袁家河村要完成整村移民搬迁。”侯俊昌说。

  2020年,袁家河村易地搬迁安置点金银花产业基地总产量约1000公斤,市场价格受疫情影响略微下降,每公斤150元。村里种植的黄芩,有一部分也到了收获期。谢改明还计划今年再争取资金,扩种100亩金银花。

  侯俊昌的干劲也很足,计划在村里建设一个占地四五百亩的樱桃采摘园,借助被称为中国樱桃第一县澄城的大樱桃这一响当当品牌,让村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fupin.png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