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平梁镇人大创新模式助推产业扶贫

新闻 安康日报 2019-12-02 13:49:22

  2017年,汉阴县平梁镇太行村共有638户20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5户721人,贫困户文化素质较低,痴、聋、傻、哑、残、懒等占到五分之一,一部分困难户无技术,故土难离、等靠要思想严重。要在三年时间里实现全面脱贫,是太行村脱贫攻坚帮扶单位镇人大主席团的一块心病。

  面对村情,驻村工作队认真研究,用好用足扶贫政策、多方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对贫困户因户施教,用群众语言和群众沟通。在该镇人大主席团的指导下,太行村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利用晚上时间开好院落会,以如何致富为主题让群众把心里话说出来,群众的致富想法帮扶干部再集中起来,群众能和镇上干部有事说事、无事聊家常,干群沟通之门就此打开。

  “我们有劳动力,有人带动起来,一定能赚钱。”10组村民袁志茂代表本组23名群众说出了心里话。驻村帮扶工作队深思熟虑后,迅速召开镇村干部会,研究商定建立太行村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推选人员,明确分工,让太行村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为能人大户流转土地,处理矛盾纠纷搞好协调服务。该村很快成立了愚公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太行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太行村养牛协会、太康种植专业合作社、永胜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让想通过劳动实现增收的群众看到了希望。

  为调动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各方积极性,该村实行“1117”、“136”、“64、46”三种模式,打开了种养植新局面。1117”模式即土地入股分红模式,头两年村经济合作社不向土地出租户支付土地租金,从第三年开始进行分红。经营主体拿纯利润的70%,土地出租户拿10%,村集体合作社拿10%,提取收益资金的10%作为风险储备金,专门用于弥补天干或雨涝等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产业损失。“136”模式即合伙种植分红模式,产业发展期间村集体合作社做到了组织发展,协调解决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争取到了各项优惠政策,可享受10%的收益。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担负了技术培训指导、肥料、农药、种苗的供应、按订单协议收购了种植产品,可享受总收益的30%。农户投入时间和劳动力按规定完成了协议内核定的产业园管理,可享受收益总额的60%。“64、46”模式又叫双托管模式,主要用于太行村养牛发展,对于只有劳动力、不出买牛成本的农户,由经营主体将牛委托给农户养殖,其养殖收益按照经营主体得纯利润40%,农户得60%;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户,只有养牛本钱,没有劳动力和养殖技术的农户,农户将牛放在经营主体(养牛大户)托养,其收益按照经营主体得纯利润60%,农户在花费购牛成本的基础上再次分得纯利润40%。

  近年来,该村通过这三种产业模式的推广运行,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目前,已累积发展花椒、中药材、蔬菜产业1780亩,其中花椒1540亩(“1117”模式1000亩,“136”模式540亩),中药材40亩(“136”模式),蔬菜200亩(“1117”模式),养牛720头(“46”模式养牛310头、“64”模式养殖15头),近期新发展的“1117”模式种植香椿土地流转等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引进种植。

  同时,也为村集体和经济合作增加收入,提升产业发展风险能力奠定了基础。集体积累资金达 25万元;太行村总分红 128052元,其中贫困户分红59024元,经营主体分红48760元,村集体分红20267元。为彻底解决弱劳动力户、无劳动力户长期稳定增收问题,大力推进茶产业园、实用香椿园建设,把本村的133户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中,目前已栽植茶苗416亩,香椿120亩,带动80人在茶园和香椿园务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流转贫困户35户土地210亩,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