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不把遗憾留在脱贫工作中

新闻 安康日报 2019-11-07 13:28:21

  “我们家现在水通了、电通了、路通了,危房改造也好了,鸡也养起来了,村里手机信号也好了,变化大得很!多亏妇幼院和王书记帮助!”汉阴县涧池镇东风村贫困户李德亮说到。

  李德亮所说的王书记名叫王竟松,39岁,在县妇幼保健院工作,今年2月份,王竟松主动请缨到妇幼院帮扶的东风村担任第一书记。

  面对完全陌生的扶贫工作,王竟松没有迷茫,他把各种工作任务细化到天,制定每日工作台账。虽然是脱贫攻坚扫尾阶段,但东风村是全县2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脱贫任务依旧繁重。于是他挨家挨户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有一叠厚厚的入户登记表,见证了他辛勤工作的成果。

  村干部对软件资料整理吃不准的时候,王竟松就把扶贫档案资料分类整理方法教给村干部,等村干部完成整理后,王竟松就一本本的看,一页页的翻,从中找出问题,再以交办单的形式把问题和解决方法给村干部指出来,和村干部一起把村里的扶贫档案资料归类整理完善。

  仅仅两个多月,王竟松就熟悉了东风村的情况。在这两个多月里,王竟松摸清解决了全村57户群众安全饮水问题,30户群众危改问题,九组、十三组还新建了通组路3.5千米。王竟松的辛勤工作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无论在村里走到哪里,乡亲们都会热情的和他打招呼,拉拉家常。

  面对山大人稀、土地不集中的实际,王竟松把产业发展瞄准山林经济。今年3月8日,在东航公司西北分公司100万元资金支持下,东风村种植中药材天麻7200窝。不仅如此,王竟松还注重能人大户的发展,到目前,全村已发展产业大户5户,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村民李应财就是大户之一,仅他一人就种植了3500窝天麻、200亩花椒、25亩拐枣、25亩魔芋,还带动全村农户养牛50头、猪500头、羊200只、鸡20000只。

  在能人大户的带动下,村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被充分带动起来,69岁的彭祥国是个闲不住的勤快人,以前他种植了不少拐枣,每年可以烤酒800多斤。今年彭祥国还养了5桶中蜂,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今年高峰期时,中蜂发展到11箱。稍微有空,他还在村里干点零工,一年下来也能挣6000多块钱。

  虽然69岁了,但因为勤劳的缘故,彭祥国的身体很硬朗,走起路来丝毫不比年轻人慢。随着今年第一批14斤蜂蜜顺利出售,彭祥国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来年,他还要发展养牛,把家里的脱贫产业干得更红火,争取过上更好的日子。

  “虽然共产党的政策好,但还要自己努力才行,这样才能过上好日子。”彭祥国如是说。

  王竟松在东风村努力工作,县妇幼院全力支持他,除继续派出大批帮扶干部外,还在东风村开展以做一次饭、谈一次心、宣讲一次政策、为贫困户做一件实事等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拉近帮扶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离。

  村民袁显尚三兄弟是村里的五保户,家里的收入除了五保金之外,全靠袁显尚养的耕牛为左邻右舍耕田。家里的房子危改时,三弟兄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的帮扶干部妇幼院医生张凯为他们忙前忙后,协调施工队完成危改,这才使三弟兄住上了安全住房。

  妇幼院还专门安排了一辆面包车到村服务,这给王竟松到户开展工作减轻了不少麻烦。为村援建了爱心超市,解决了村部建设部分资金。8月2日,县妇幼院还出资5万元,为群众免费发放鸡苗5000只,到目前已发放3000多只,剩下的1000多只也将于近期发放到位。

  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王竟松还注意转变群众的思想。村里50岁的贫困户李德亮以前比较懒散,家里的生活全靠打零工维持,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看到他家便于散养土鸡,王竟松就发动他发展养殖。不知道怎么做,王竟松就会同村干部到户帮他规划;不懂养鸡技术,王竟松就带着养鸡大户龚传周到他家指导;鸡养大了,王竟松还帮他找销路,把他家300多只鸡全部卖完。此外,村里还为李德亮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现如今的李德亮如同变了一个人,整天想的都是要做点啥挣钱。

  说起驻村以来的工作,王竟松直言,不把遗憾留在脱贫工作中,比起办公室里的空调环境虽然辛苦很多,但这也是一种历练。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