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标准兴农” 让美丽乡愁看得见留得住

新闻 陕西日报 2019-10-10 12:17:09
\

  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用标准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省市场监管局供图

  本报记者 徐颖 通讯员 王迁

  美丽乡村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生态宜人,是放飞梦想的田园,是传承记忆的故园,更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家园。

  近年来,省市场监管局在农业领域全面实施“标准兴农”战略,以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构建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覆盖的综合标准化推广体系,有效支撑和服务了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健全。省市场监管局印发了《陕西省农业标准体系表(2017版)》,共收录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6327项,有效加强了我省农业发展重点领域的标准建设,同时还加入主要出口农产品单元,为我省农业的生产、贸易、科研和管理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截至2019年9月底,省市场监管局累计发布农业地方标准1350项,占省级地方标准总数的77%,较好地满足了我省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质量、加工等方面的标准需求。

  农业标准化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8年,省市场监管局印发了《陕西省果蔬标准化体系规划》,为我省果蔬领域标准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杨凌示范区依托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设立的国家旱区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利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相关科研团队,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区校融合、政产学研用结合、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的农业技术标准创新模式,此模式可切实助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

  农业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省市场监管局按照“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通过推动标准化试点工作让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先后涌现出以阎良综合瓜果、眉县猕猴桃、安塞山地苹果等为代表的试点模式和典型经验。同时,他们以试点工作为依托,实现与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的“七个对接”,此项做法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已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1个,省级示范区157个,覆盖了全省所有涉农县(区)。

  农业标准化外延稳步拓展。从2015年起,我省围绕“标准引领、试点先行、总结推广、整体提升”的思路,先后制定发布省级美丽乡村系列地方标准10余项;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推动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3个批次共68家。今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在美丽乡村标准化实践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指示要求,创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工作,努力打造“陕西样板”,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陕西智慧”、贡献“陕西力量”。

  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日趋壮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开设了《农业标准化基础》《农业标准化概论》等课程,从农业标准化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到实践示范这三大方面对本科生进行农业标准化教育,从2006年至今年7月,累计对2300人次本科生和450人次硕士生进行了标准化专业相关知识培训,培养农业标准化专业硕士、博士共37人。与此同时,全省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每年都组织市、县市场监管干部和农业干部加强标准化培训,尤其是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标准化培训人数每年达到千名以上,使我省基层一线农业标准化专业队伍得到不断充实。

  农业标准化朋友圈逐步扩大。2015年,我省倡议成立“6+1”新丝路标准化战略联盟,重点围绕西部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标准研制和标准化研究等相关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已发布《西部特色产品 马铃薯种薯》《西部特色产品 羊绒毯》《西部特色产品 枸杞》《西部特色产品 细羊绒》4项联盟标准,这些标准对带动西部地区优势特色产业“走出去”,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齐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