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王宏:用真情点燃群众创业激情

新闻 陕西日报 2019-09-03 13:30:18
\

  8月21日,焦家坡村第一书记王宏(左二)在和贫困户谈产业发展情况。

  “这一下亮堂多了!”8月23日,70多岁的五保户李根生看着明亮的房间,心中充满了对第一书记王宏的感激。房间里的开关面板接触不良好几天了,家里时而亮堂,时而黑灯瞎火,生活多有不便。这天,王宏一进家门,看着昏暗的房间,二话不说找来新的面板和灯泡,为李根生换上。

  焦家坡村是陇县一个偏远的山区村,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低。全村334户1134人,建档立卡户101户307人。2017年5月底,王宏被派驻东风镇焦家坡村任第一书记。这个有着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的80后,一到村上,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多做事、干实事。

  刚到村上,为了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王宏每天早出晚归逐家逐户去走访谈心,但有些贫困户家经常找不到人,找人要到被村上人称为“幸福树”的大槐树下去找。靠一点点微薄收入勉强度日的贫困户常常聚在那里闲聊一整天。

  闲聊虽自在舒服,但长此以往,他们将延续贫困,难道让贫困代代相传吗?想到这些,王宏心急如焚。

  必须想办法让他们从树荫下走出来,必须让他们打起精神,必须让他们有事可干!此后,王宏常常主动走到大槐树下,把这里当成了深入群众、鼓励群众、动员群众的重要阵地,想尽各种办法让他们去晒晒太阳,用勤劳、奋斗走出一条自食其力的脱贫路。

  一日日,一天天,这里成了一个小小的“窗口”,成了扶志扶智的课堂。很多的扶贫政策在这棵树下,被群众接受和熟知。更多的时间,王宏给贫困户加油鼓劲,寻找门路,提供信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改变贫困现状。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树下的人愈来愈少,贫困户一个个走出了树荫,有些外出务工,有些发展起了养殖产业。贫困户都忙碌了起来,往日的慵懒和懈怠不见了。

  贫困户高喜平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还有双胞胎儿子上中学,高喜平年轻力壮却无法长期外出务工,仅靠几亩地维持生计。当王宏决定帮助他家发展养牛产业时,高喜平拒绝了。“赔了钱咋办?”高喜平担心。几次入户动员后,王宏带着他跑银行,并担保借了5万元买了6头牛,修建了简易牛舍。缺少技术,王宏带高喜平一起去养牛大户家学习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高喜平的牛增加到了8头,还出栏了3头。同时,高喜平又养了10多只羊,赚了2万多元。现在这个家充满了希望,高喜平的脸上每天都挂着笑容。

  今年6月,贫困户杨军科在一次意外中不幸离世。此时,他的儿子杨国强刚刚结束高考。本就贫困的家,唯一的顶梁柱又倒下了。作为今年全村唯一高考成绩有望冲刺大学的孩子,杨国强有了放弃学业的念头,打算外出务工。王宏得知后,一方面给杨国强讲解教育扶贫政策,让他不要有后顾之忧,一定要凭知识走出大山;一方面回到原单位县果业局组织捐款,为杨国强筹措生活费。

  报志愿的前几日,王宏和其他两位扶贫队员整日趴在电脑前,一所一所学校地挑,一个一个专业地选。8月初,当东北一所二本院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村上,王宏比自己考上大学还要高兴。而杨国强,这个言语不多的孩子,有时默默走进村委会办公室,帮大家扫起了地、烧起了水……

  在村上,王宏通过实施“三评两榜一奖惩”活动,对村上的脱贫先进张榜公布、表彰奖励,有效增强了其他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十组村民高保良养了10头肉牛,年纯收入5万元;十三组村民刘振养了2头肉牛、3头驴,年纯收入3万元……越来越多的致富能手涌现出来,村民们都争先恐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全村掀起了发展产业高潮。

  如今,村上道路拓宽了,路灯亮了起来,各类山花开得灿烂。在懂政策、知村情、会帮扶的王宏看来,两年多的驻村时光,干得“都是小事,不值得一说”。但恰恰是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点亮”了焦家坡村百姓的内心,照亮了大家的幸福生活。“人生最难割舍的是情感。我深刻体会到,只要用感情,没有做不通的工作。看到他们露出笑容,我们所做的一切很值!”王宏说。

编辑:齐少恒

扶贫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