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汉阴:消除贫困地区基层诊疗“倒三角”现象

新闻 陕西日报 2019-01-21 11:57:37

  长期以来,汉阴县镇村医疗机构诊疗量仅占全县总诊疗量的9.6%,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倒三角”现象较为突出。对此,汉阴县从人才队伍建设、薪酬制度改革、村医监管保障、落实分级诊疗等方面着手,着力破解镇村医疗机构“基础薄弱、机制不活、人才难稳、服务弱化”等四大难题,有效提升了镇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极大地解决了农村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强化投入 医疗设备升级换代

  “过去村医看病只能使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如今新建的标准化村卫生室,诊断、治疗、观察、中医理疗、药房达到了五室分离,为村民就医提供了良好环境。”汉阴县平梁镇清河村村医胡建说。

  针对镇村医疗机构医疗设施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汉阴县全面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累计投入2447万元,升级换代医疗设备“老三样”,全面建成标准化镇村医疗机构。镇卫生院历史债务由县政府全部化解,在编人员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离退休人员费用与医院剥离并由财政负担。县上足额配套下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偿及村医补助资金,根据服务人口每3年动态调整卫生院编制数量,每年固定投入200万元用于镇村医疗机构急救设备更新,投入150万元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投入40万元统筹解决村医养老问题。

  创新机制 基层队伍逐步稳定

  近年来,汉阴县改革薪酬制度,提高村医待遇,强化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引进,大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问题,基层医疗人才队伍逐步稳定。

  汉阴县明确村卫生室为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村医为镇卫生院聘用职工,两者建立合同聘用关系。该县在镇卫生院全面推行成本核算,将医疗收支结余的70%用于医护人员绩效分配,为镇卫生院职工落实乡镇补贴,使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资待遇同比增长40%以上;同时,统一为50岁以下的村医办理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通过镇卫生院为51岁至60岁村医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解决了村医养老问题。

  汉阴县全面建立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每年设立100万元的“汉阴县卫计人才基金”,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并与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签订了中医中专生培训协议,用3年时间免费定向培养120名后备村医;对录用的本科以上学历学生及引进的医疗专家,按等级分别奖励现金3万元至20万元。通过这些举措,汉阴县有效激发了医疗人才扎根基层山区服务群众的工作干劲。

  统筹资源 推进医疗服务均等化

  为推进医疗服务均等化,汉阴县以转变服务模式为抓手,整合各类医疗资源,实行分级诊疗制度,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积极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全力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使基层医疗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汉阴县3所县级公立医院牵头,分别与14所镇卫生院及所辖村卫生室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行人、财、事统一管理,镇卫生院变为县级分院,县级牵头医院帮扶4个中心卫生院因地制宜开展了专科特色建设,共派出12名医疗专家长期帮扶,83名专家开展巡回坐诊与技术指导,每个镇卫生院均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明显提高。2018年,汉阴县镇村两级医疗机构诊疗量占全县总诊疗量的36%,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本报通讯员 刘勇 记者 宋志明)

编辑:滕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