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扶贫 > 新闻 > 正文

探索“321”工作模式 搭建社会扶贫新桥梁

新闻 华商网 2018-09-26 12:46:12

  中国社会扶贫网在我省上线以来,我县以大力推广应用为抓手,探索形成了“321”工作模式,搭建起贫困人口和爱心人士的爱心桥梁,创出了动员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脱贫攻坚的新路径,营造了社会各界和贫困群众广泛参与、良性互动的社会扶贫氛围。在8月23日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社会扶贫网主办的2018年中国社会扶贫网成果发布会上,我县荣获全国点赞“我的爱心帮扶”十大优秀组织奖第一名,我县主推责任人、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黄国庆同志荣获点赞“我的爱心帮扶”十大优秀人物奖第一名,我县也是全省唯一的获奖单位和个人。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三管齐下,健全组织网络

  一是全县上下总动员。按照“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推、社会主帮”的思路,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先后多次召开推进会。夯实责任,建立了“村为主体、部门同责”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村为运行管理基本单位,将责任压实到各驻村帮扶部门,形成了各部门、各镇村全员参与的局面。

  二是帮扶部门齐参战。通过函请、拜访等形式,逐一动员23家中省市帮扶单位和74家县级帮扶单位,由其组织干部职工或以单位集体名义注册成为爱心人士,并自愿对接爱心需求。在积极争取下,帮扶宁陕县的某中直机关还专门拿出10万元爱心基金,在社会扶贫网上进行“点对点”支持。引导和鼓励各镇村、各部门将社会扶贫网作为帮扶对接的重要措施和有效平台。通过这些方式,我县爱心人士注册量持续高速增长,且均为活跃度较高的真实用户。

  三是团队跟进抓服务。针对贫困户普遍不善于使用社会扶贫APP、需要帮助代发的状况,我们高度重视严把村级管理员条件关,调整充实199名村级管理员,要求一律由“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担任。同时,通过邀请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举行现场培训会、编写简便易学的操作指南、利用微信群和QQ群全天候、全流程服务答疑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确保管理员会使用、会推广、会审核,激活了社会扶贫网的基层细胞。

  二、畅通两方渠道,实现精准对接

  我县充分运用互联网点对点对接渠道优势,促进供给资源和帮扶需求精准对接,实现社会扶贫精准化。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发布需求,积极“开源”。紧扣爱心人士注册数量、物品需求数量、资金需求数量,创新实行“周通报、月点评”双向激励机制,调动各村、各部门发布需求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了“每月每村有新增”的全面开花态势,相关做法被省管理中心通报表扬。同时,牢牢把住需求质量这个生命线,提出了“真实、合适、规范”的三要素审核标准,并明确对弄虚作假等实行“一票否决”;另一方面发动爱心人士对标需求,帮助“圆梦”。指导各村充分挖掘帮扶部门、亲友同事、网络社交等爱心资源,对接实现爱心需求。为了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县上还建立了重点需求“直通车”制度,每月审核精选出5—10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爱心需求帮助对接。在过去的两个月,全县就争取爱心帮扶2600余次,募集资金超过901430元,需求对接率高达73.26%,而且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互联网+社会扶贫”的强大威力。9月7日至9日,宁陕县积极参与支持发起的爱心超市募捐公益活动,仅仅三天吸引10203人次参与,募集社会捐款30.36万元,腾讯配捐7.89万元,省慈善协会配捐15.18万元,为全县41个爱心超市共募集资金53.43万元。

  三、聚合一张网络,放大扶贫效应

  树立“大社会扶贫”理念,将社会扶贫网与定点扶贫、苏陕协作、三大帮扶体系、爱心企业捐赠等有机结合、深度嵌入,从而实现一张“互联网+”网络平台聚合全县社会扶贫力量。既按照“全程留痕”的理念引导线下资源汇入线上,主动吸引各类帮扶资源通过社会扶贫网来实现捐赠,发挥平台的公开、权威优势;又积极挖掘电商平台功能促成线上资源带动线下,支持我县上线的宁陕木耳入选中国社会扶贫网陕西馆重点推荐产品,有机大米、香菇入选特色产品。与此同时,利用投放平面媒体、发布微信文章、发起倡议等形式,强有力宣传推广社会扶贫网帮扶平台以及帮扶成功的典型案例。特别是注重抓住重点时机,如以组织参加中国社会扶贫网“点赞我的爱心帮扶”活动为契机,宣传了脱贫攻坚正面典型,同时也让社会扶贫网快速为全县所熟知。目前,“有困难上社会扶贫网,献爱心上社会扶贫网”已经在全县干部群众及各帮扶单位中深入人心。

  我县虽然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深知起步晚、底子薄,许多地方还有一定的短板和差距,我们将以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借鉴兄弟县区好的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把“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不断引向深入,营造“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浓厚脱贫攻坚社会氛围。

  (宁陕县扶贫开发局)

编辑:滕爱丽